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4-18页 |
1.2.1 关于财务舞弊的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1.2.2 关于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效果的文献回顾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0页 |
2 证监会处罚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理论概述 | 第20-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财务舞弊的内涵和方式 | 第20页 |
2.1.2 证监会监管地位和权限 | 第20-22页 |
2.1.3 证监会处罚效果界定 | 第22页 |
2.2 证监会监管财务舞弊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2.2 政府管制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2.3 证监会处罚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2.3.1 处罚力度 | 第23-24页 |
2.3.2 地方保护 | 第24-25页 |
2.3.3 行政干预 | 第25页 |
2.4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证监会处罚概况 | 第25-30页 |
2.4.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统计分析 | 第25-28页 |
2.4.2 证监会处罚方式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3 证监会处罚天目药业财务舞弊的案例介绍 | 第30-47页 |
3.1 天目药业简介 | 第30-34页 |
3.1.1 天目药业发展历程 | 第30页 |
3.1.2 天目药业股权结构 | 第30-34页 |
3.2 天目药业财务舞弊概况及其原因 | 第34-41页 |
3.2.1 天目药业财务舞弊概况 | 第34-36页 |
3.2.2 天目药业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 | 第36-41页 |
3.3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处罚概况 | 第41-47页 |
3.3.1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的处罚方式和力度 | 第42-43页 |
3.3.2 大股东财务舞弊收益和受罚成本 | 第43-45页 |
3.3.3 受罚后天目药业财务舞弊情况 | 第45-47页 |
4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处罚的效果分析 | 第47-59页 |
4.1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处罚的影响 | 第47-56页 |
4.1.1 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47-51页 |
4.1.2 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3 处罚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53-54页 |
4.1.4 处罚的及时性分析 | 第54-56页 |
4.1.5 处罚的威慑力分析 | 第56页 |
4.2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处罚存在的问题 | 第56-59页 |
4.2.1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查处严重滞后 | 第56-57页 |
4.2.2 处罚力度远小于非法收益 | 第57页 |
4.2.3 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57-58页 |
4.2.4 处罚对象不合理 | 第58-59页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 第59-60页 |
5.1.1 证监会对天目药业财务舞弊处罚不能督促公司改善经营业绩 | 第59页 |
5.1.2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处罚提高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 | 第59-60页 |
5.1.3 处罚的时效性、威慑力不足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 第6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5.2.1 对具有财务舞弊特征的上市公司加大检查力度 | 第60-61页 |
5.2.2 增加证监会执法资源加大处罚力度 | 第61-62页 |
5.2.3 完善民事赔偿责任体系 | 第62页 |
5.2.4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62-64页 |
6 本文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