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新破产法的完善--从日本破产法的修改对中国的启示进行思考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概念比较及背景阐述 | 第12-16页 |
第一节 中日关于“破产”这一概念的比较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国破产法的修改背景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日本破产法的修改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国新《企业破产法》进行了何种完善 | 第16-21页 |
第一节 新旧破产法立法背景、宗旨之比较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新旧破产法具体制度的不同 | 第17-21页 |
1. 新旧破产法在调整范围上的不同 | 第17-18页 |
2. 新破产法在确立破产原因方面有所变化 | 第18页 |
3. 新破产法增加管理人制度 | 第18-19页 |
4. 新法中加入和解与破产重整意义重大 | 第19-20页 |
5. 对跨境破产做出规定——普及主义原则 | 第20页 |
6. 确立破产法律责任规则 | 第20页 |
7. 对金融机构的破产规定也有所增加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日本新《破产法》与日本旧《破产法》之对比 | 第21-26页 |
第一节 修改缘由 | 第21页 |
第二节 修改的重点方面 | 第21-24页 |
1. 以“决定破产程序开始”替代“破产宣告” | 第21-22页 |
2. 扩大法院管辖的类型 | 第22页 |
3. 对裁定不服的申请加以限制 | 第22页 |
4. 改变确权手续 | 第22页 |
5. 修改别除权的范围 | 第22-23页 |
6. 改变破产债权的范围 | 第23页 |
7. 修改程序以保证公正 | 第23页 |
8. 新增债权人委员会制度 | 第23页 |
9. 新增强制执行中止制度 | 第23-24页 |
10. 制定责任追查制度 | 第24页 |
11. 删除强制和解程序 | 第24页 |
第三节 日本破产法修改评价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日本破产法对中国的三点启示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破产犯罪立法方面 | 第26-28页 |
1. 破产犯罪没有独立的罪名体系 | 第27页 |
2. 我国对破产犯罪行为认定的时间期限过短 | 第27页 |
3. 我国破产犯罪适用主体范围窄 | 第27-28页 |
4. 我国破产法执行力较差 | 第28页 |
第二节 个人破产问题 | 第28-30页 |
第三节 银行破产管理制度方面 | 第30-33页 |
第五章 中国破产法有待完善的三个部分 | 第33-36页 |
第一节 破产原因方面的缺陷 | 第33-34页 |
1. 破产主体的范围狭窄 | 第33页 |
2. 破产事由适用困难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管理人制度方面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破产管辖方面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