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2-3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 1.1.1 抗生素的简介 | 第12-13页 |
| 1.1.2 水中抗生素的来源 | 第13-15页 |
| 1.1.3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 | 第15-17页 |
| 1.1.4 抗生素自然迁移转化 | 第17-19页 |
| 1.2 抗生素的去除方法 | 第19-25页 |
| 1.2.1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 第19-20页 |
| 1.2.2 厌氧生物工艺处理 | 第20-21页 |
| 1.2.3 膜处理法 | 第21页 |
| 1.2.4 化学氧化法 | 第21-22页 |
| 1.2.5 物理吸附法 | 第22-23页 |
| 1.2.6 光化学氧化技术 | 第23-24页 |
| 1.2.7 环境光化学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1.3 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 1.5 研究内容和路线 | 第29-30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1.5.2 研究路线图 | 第29-30页 |
|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 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0-31页 |
| 2.2 材料制备使用的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 2.3 材料表征的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2.4 常规仪器 | 第32页 |
| 2.5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 2.5.1 Ag/BiVO_4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 2.5.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2-33页 |
| 2.5.3 光催化实验 | 第33-34页 |
| 2.5.4 光解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 2.5.5 TOC的测定 | 第3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4页 |
| 3.1 光催化剂表征 | 第36-39页 |
| 3.1.1 SEM表征 | 第36-37页 |
| 3.1.2 XRD分析 | 第37-38页 |
| 3.1.3 UV-vis分析 | 第38-39页 |
| 3.2 紫外光光源实验 | 第39-40页 |
| 3.3 可见光光源实验 | 第40-42页 |
| 3.4 CTC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5 催化剂用量影响 | 第43-45页 |
| 3.6 溶液初始pH的影响 | 第45-46页 |
| 3.7 溶液中Ca~(2+)、Mg~(2+)、NO_3~(-)的影响 | 第46-47页 |
| 3.8 H_2O_2的影响 | 第47-49页 |
| 3.9 机理探究和产物分析 | 第49-52页 |
| 3.9.1 机理探究 | 第49-51页 |
| 3.9.2 TOC测定 | 第51-52页 |
| 3.10 太阳光光源实验 | 第52-54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4.1 实验结论 | 第54-55页 |
| 4.2 实验创新之处 | 第55页 |
| 4.3 展望 | 第55-56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6. 致谢 | 第59-60页 |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