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农村资金互助社 | 第21-22页 |
2.1.2 绩效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合作社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3-24页 |
2.2.3 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3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33页 |
3.1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3.1.1 农户参与程度分析 | 第25-26页 |
3.1.2 资金规模分析 | 第26-28页 |
3.1.3 贷款情况分析 | 第28-30页 |
3.1.4 服务效果分析 | 第30页 |
3.2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2.1 资金管理不规范 | 第30-31页 |
3.2.2 缺乏风险控制 | 第31页 |
3.2.3 发展速度缓慢 | 第31页 |
3.2.4 发展环境不完善 | 第31-32页 |
3.2.5 发展空间局限 | 第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实证分析 | 第33-45页 |
4.1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36页 |
4.1.1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33页 |
4.1.2 绩效评价体系构成 | 第33-35页 |
4.1.3 绩效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4.2 数据来源及调研对象 | 第36-37页 |
4.2.1 调研对象 | 第36-37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4.3.1 数据整理 | 第37-39页 |
4.3.2 分析过程 | 第39-43页 |
4.3.3 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制约因素分析 | 第45-51页 |
5.1 融资渠道窄 | 第45-46页 |
5.1.1 依赖于社员入股 | 第45-46页 |
5.1.2 忽视其他融资渠道 | 第46页 |
5.2 管理制度建设缺失 | 第46-49页 |
5.2.1 基础设施落后 | 第47页 |
5.2.2 经济发展环境差 | 第47-48页 |
5.2.3 管理人员素质低 | 第48-49页 |
5.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 第49-50页 |
5.3.1 扶持资金较少 | 第49页 |
5.3.2 技术支持不够 | 第49-50页 |
5.3.3 法律保障缺乏 | 第50页 |
5.4 农户对互助社了解不够 | 第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提高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6.1 拓宽融资渠道 | 第51-52页 |
6.1.1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 | 第51页 |
6.1.2 实现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 第51-52页 |
6.2 规范管理 | 第52-53页 |
6.2.1 制定管理制度 | 第52页 |
6.2.2 加强基础建设 | 第52页 |
6.2.3 培养专业人才 | 第52-53页 |
6.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第53-54页 |
6.3.1 加大资金支持 | 第53页 |
6.3.2 加强政策支持 | 第53页 |
6.3.3 完善法律保障 | 第53-54页 |
6.4 加强农户宣传教育 | 第5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