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第13-35页
   ·厌氧降解烷烃的微生物第13-20页
     ·厌氧降解烷烃的硫酸盐还原菌第13-16页
     ·厌氧降解烷烃的硝酸盐还原菌第16-18页
     ·厌氧降解烷烃的产甲烷菌群第18-20页
     ·其它厌氧降解烷烃的菌群第20页
   ·石油烃厌氧降解过程的热力学第20-23页
   ·石油烃厌氧降解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第23-24页
   ·微生物厌氧降解烷烃的机制第24-27页
     ·富马酸加成反应第24-26页
     ·羧化反应第26页
     ·未知的途径第26-27页
   ·含烃环境生物气化开采的物质基础及潜力第27-32页
     ·烃的形成、分布及组成第27-28页
     ·地表环境石油烃的厌氧生物降解第28-29页
     ·油藏环境石油烃的厌氧生物降解第29-30页
     ·含烃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第30-31页
     ·充分利用烃降解产甲烷菌群第31页
     ·油藏原油气化开采的潜力第31-32页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分析方法第32-33页
   ·研究思路第33-34页
   ·技术路线第34-35页
第2章 含烃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厌氧烃降解机制第35-61页
   ·材料与方法第35-40页
     ·实验样品第35-36页
     ·实验材料第36-37页
     ·实验方法第37-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60页
     ·油藏环境细菌组成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40-49页
     ·油藏环境古菌组成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49-55页
     ·油藏环境的厌氧烃降解催化酶的功能基因(assA/bssA)多态性分析第55页
     ·地表含烃环境的细菌组成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55-58页
     ·地表含烃环境的古菌组成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58-59页
     ·地表含烃环境的厌氧烃降解催化酶的功能基因(assA/bssA)多态性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不同还原条件下厌氧烷烃降解群落结构第61-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实验样品第62页
     ·厌氧烃降解菌群的富集培养第62-63页
     ·化学分析第63-64页
     ·DNA分析第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70页
     ·三种还原条件培养过程中甲烷的生成第64-65页
     ·三种还原条件培养过程中烷烃的降解第65-66页
     ·三种还原条件富集培养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基因多态性第66页
     ·产甲烷还原条件下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66页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66-69页
     ·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69页
     ·富集培养过程中功能基因序列分析第69-70页
   ·讨论第70-72页
     ·不同还原条件下菌群结构的演变第70-72页
     ·不同还原条件富集培养过程厌氧烷烃的降解途径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油藏环境厌氧烃降解产甲烷体系的构建第73-86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实验样品第74页
     ·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群的富集培养第74-75页
     ·化学分析第75页
     ·DNA分析第75-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富集培养过程中甲烷的产生第78-79页
     ·富集培养过程中烷烃的降解第79-80页
     ·富集培养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第80-82页
     ·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82-83页
     ·古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83页
   ·讨论第83-85页
     ·烷烃降解产甲烷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第83-84页
     ·厌氧烷烃降解途径及甲烷转化率的影响因素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地表含烃环境厌氧烃降解产甲烷体系的构建第86-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87-88页
     ·实验样品第87页
     ·产甲烷菌群的富集培养第87-88页
     ·化学分析第88页
     ·DNA分析第88页
   ·结果与分析第88-97页
     ·富集培养过程中甲烷的产生第88-90页
     ·产甲烷富集培养过程中烷烃的降解第90-91页
     ·产甲烷富集培养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及assA/bssA基因多态性第91-95页
     ·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95-96页
     ·古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96-97页
     ·assA/bssA基因多态性分析第97页
   ·讨论第97-101页
     ·产甲烷富集培养过程中细菌的菌群结构变化第98-99页
     ·产甲烷富集培养过程中古菌的菌群结构变化第99-100页
     ·产甲烷富集培养过程中厌氧烷烃降解功能基因的变化第100-101页
     ·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菌群的多样性第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5页
   ·研究总结第102-104页
   ·研究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特征选择的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谱学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绿针假单胞菌株SY-02的分离鉴定、激光诱变及石油烃降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