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事故及其应急措施论文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问题与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研究综述与分析框架第12-18页
    2.1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含义及成因第12-14页
        2.1.1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第12-13页
        2.1.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第13-14页
    2.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性质第14-15页
        2.2.1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第14页
        2.2.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是一种非常规参与第14-15页
        2.2.3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是一种体制外参与第15页
    2.3 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措施第15-16页
    2.4 本文的分析框架第16-18页
第3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参与失灵第18-26页
    3.1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第18-22页
        3.1.1 环境信息公开不到位第18-19页
        3.1.2 公众利益缺乏制度化的表达第19-20页
        3.1.3 环境影响评价走过场第20-21页
        3.1.4 部分公众利益诉求复杂第21-22页
    3.2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第22-24页
        3.2.1 官方媒体渠道需要畅通第22-23页
        3.2.2 政府对待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态度有待改善第23页
        3.2.3 公众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商第23-24页
    3.3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第24-26页
        3.3.1 公众缺乏对政府善后处理的进一步监督第24页
        3.3.2 公众缺乏对事件的总结评价第24-26页
第4章 构建有效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公众全程参与机制第26-35页
    4.1 事前参与机制的构建第26-30页
        4.1.1 进一步丰富公众参与会议的形式第27页
        4.1.2 切实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第27-28页
        4.1.3 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第28-29页
        4.1.4 普及环境宣传教育第29-30页
    4.2 过程参与机制的构建第30-32页
        4.2.1 加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商讨第30-31页
        4.2.2 促进公众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协商对话谈判第31-32页
        4.2.3 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第32页
    4.3 末端参与机制的构建第32-35页
        4.3.1 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32-33页
        4.3.2 实施相应的回馈补偿第33页
        4.3.3 拓宽监督渠道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个人简介第39-40页
导师简介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日本废弃物处理的研究
下一篇:检察机关的环境公益起诉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