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失地农民养老困境研究--基于南宁市L村的个案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一、导论第8-18页
    (一) 研究的缘起及目的意义第8-10页
        1. 研究的缘起: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第8-9页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6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三)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1. 概念界定第16页
        2. 理论基础第16-17页
        3. 需求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二、研究设计第18-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页
    (二) 调查地点基本概况第18页
    (三) 研究对象第18-19页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第19-20页
三、南宁市L村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养老现状第20-39页
    (一) L村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第20-30页
        1. 家庭人口状况第20-23页
        2. 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第23-27页
        3. 失地农民的家庭照顾状况第27-30页
    (二) L村失地农民的养老现状第30-39页
        1. 个人自我养老现状第30-33页
        2. 家庭养老现状第33-34页
        3. 机构养老现状第34-39页
四、城郊失地农民的养老困境第39-44页
    (一) 再就业困难重重,没有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第39-40页
    (二) 征地补偿低,农民个人实际承保能力低,失地农民缺乏长远保障第40-41页
    (三) 安置补偿方式单一,忽视利益群体需求多样性第41页
    (四) 因征地导致空巢现象加剧,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缺失第41-42页
    (五) 新型养老方式试行受阻,无法发挥保障作用第42-44页
五、解决失地农民养老困境的对策建议第44-46页
    (一) 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第44页
    (二) 因地制宜,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第44-45页
    (三)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改善安置补助方式第45页
    (四) 继续加强、发挥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第45页
    (五) 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积极推行其他新型养老方式第45-46页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6-47页
注释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1:被访者资料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的中蒙关系研究
下一篇:国际因素视角下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的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