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架构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云锡集团债转股案例介绍 | 第15-20页 |
2.1 公司概况 | 第15-17页 |
2.1.1 公司简介 | 第15页 |
2.1.2 云锡集团经营和财务情况 | 第15-17页 |
2.2 云锡集团实施债转股前期 | 第17页 |
2.3 债转股案例介绍 | 第17-20页 |
2.3.1 债转股动因 | 第17-18页 |
2.3.2 云锡集团债转股方案 | 第18-20页 |
第3章 云锡集团债转股案例分析 | 第20-28页 |
3.1 云锡集团债转股案例特点 | 第20-24页 |
3.1.1 实施主体多元化 | 第21页 |
3.1.2 设立基金引入市场资金的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3.1.3 交叉债转股分析 | 第22页 |
3.1.4 市场化债权和股权定价分析 | 第22页 |
3.1.5 股东投资条件分析 | 第22-23页 |
3.1.6 债转股实施后股权退出方式分析 | 第23-24页 |
3.2 债转股对云锡集团的影响分析 | 第24-26页 |
3.2.1 经营方面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财务方面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 债转股对建行方面的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3.3.1 市场化债转股给银行带来了更高的风险和收益 | 第26-27页 |
3.3.2 设立基金的债转股模式有利于减小银行的风险 | 第27-28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28-33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28-29页 |
4.1.1 市场化债转股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 第28页 |
4.1.2 市场化债转股有助于企业恢复盈利能力 | 第28-29页 |
4.2 研究建议 | 第29-33页 |
4.2.1 谨慎选择债转股企业 | 第29-30页 |
4.2.2 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策略 | 第30页 |
4.2.3 充分保障债权人在破产重组中的权益 | 第30-31页 |
4.2.4 合理选择持股主体 | 第31页 |
4.2.5 健全股权退出通道 | 第31-32页 |
4.2.6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制、法规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