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肝及胆疾病论文--肝硬变论文

不同时期肝硬化纤维增生程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24页
    1.1 肝硬化的相关研究第12-15页
        1.1.1 肝硬化的概况第12页
        1.1.2 肝硬化的病因第12-13页
        1.1.3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第13-14页
        1.1.4 肝硬化的病理学改变第14-15页
    1.2 肝硬化相关诊断标准第15-17页
        1.2.1 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第15页
        1.2.2 肝硬化组织学诊断标准第15-16页
        1.2.3 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肝脏大体形态学诊断第16-17页
    1.3 目前肝硬化的分期及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3.1 目前肝硬化的分期第17页
        1.3.2 目前肝硬化分期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3.3 本研究的分组及分组标准第18页
    1.4 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1 肝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第18-19页
        1.4.2 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第19页
    1.5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相关研究第19-23页
        1.5.1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细胞来源第19-20页
        1.5.2 体视学原理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量化分析第20-23页
        1.5.3 中医证候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相关研究第23页
    1.6 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4-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2.1.1 研究对象第24页
        2.1.2 诊断及分组标准第24页
        2.1.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第24-25页
        2.1.4 纳入及排除标准第25页
        2.1.5 研究方法第25-26页
    2.2 结果第26-29页
        2.2.1 一般资料第26-27页
        2.2.2 各组肝脏纤维增生程度情况第27-28页
        2.2.3 肝硬化组中医证候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关系第28页
        2.2.4 肝硬化各期中医证型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关系第28-29页
    2.3 讨论第29-33页
        2.3.1 一般资料第29页
        2.3.2 肝硬化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的量化分析第29-30页
        2.3.3 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纤维增生程度的关系分析第30-33页
    2.4 小结第33页
    2.5 展望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附录第39-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高糖环境下体外培养HK-2细胞RhoA/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一篇:抑制肠上皮细胞O型糖链的合成减少细菌的粘附及其MUC2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