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不足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概念 | 第20-22页 |
2.1.1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 | 第21-22页 |
2.2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福利经济学 | 第22页 |
2.2.2 疾病风险和医疗保险需求理论 | 第22-24页 |
2.2.3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24-26页 |
第3章 成都YC公司补充医疗保险案例介绍 | 第26-36页 |
3.1 成都YC公司基本概况 | 第26-28页 |
3.2 成都YC公司补充医疗保险的实施背景 | 第28-30页 |
3.2.1 依法合规构建医疗保障体系 | 第28-29页 |
3.2.2 确保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 | 第29页 |
3.2.3 医疗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 第29-30页 |
3.3 成都YC公司补充医疗保险运行机制概述 | 第30-32页 |
3.3.1 筹资机制 | 第30页 |
3.3.2 保障机制 | 第30-31页 |
3.3.3 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3.4 成都YC公司补充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 第32-34页 |
3.4.1 经办力量和信息化情况 | 第32页 |
3.4.2 保障情况 | 第32-33页 |
3.4.3 基金收支情况 | 第33-34页 |
3.5 现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取得的成效 | 第34-36页 |
3.5.1 衔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 第34页 |
3.5.2 向退休人员倾斜,确保医疗改革平稳过渡 | 第34页 |
3.5.3 保障职工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 | 第34-36页 |
第4章 成都YC公司现行补充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第36-42页 |
4.1 成都YC公司现行补充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1.1 现行补充医疗保险运行与公司战略不同步 | 第36页 |
4.1.2 现行补充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存在隐患 | 第36-37页 |
4.1.3 解决职工因病致贫的能力仍然不足 | 第37页 |
4.1.4 现行补充医疗保险风险逐渐增大 | 第37-38页 |
4.1.5 现行补充医疗保险的工作效率不高 | 第38页 |
4.2 成都YC公司现行补充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4.2.1 保障激励功能不健全 | 第38-39页 |
4.2.2 资金渠道及保障方式单一 | 第39页 |
4.2.3 保障范围不合理 | 第39页 |
4.2.4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 第39-40页 |
4.2.5 经办机构能力有限影响服务水平 | 第40-42页 |
第5章 完善成都YC公司补充医疗保险的原则和对策 | 第42-50页 |
5.1 转变观念,与公司转型发展保持一致 | 第42-44页 |
5.1.1 加强职工健康管理 | 第42-43页 |
5.1.2 对特殊人群及关键人才实行资源倾斜 | 第43页 |
5.1.3 改变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5.2 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 第44-45页 |
5.2.1 拓宽筹资渠道 | 第44页 |
5.2.2 逐步提高统筹层级 | 第44-45页 |
5.2.3 为职工购买意外保险 | 第45页 |
5.3 健全救助体系 | 第45-46页 |
5.3.1 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 第45-46页 |
5.3.2 建立医疗费用垫付机制 | 第46页 |
5.3.3 加强与地方医保机构沟通 | 第46页 |
5.4 完善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监督机制 | 第46-48页 |
5.4.1 强化费用支出分析机制 | 第46-47页 |
5.4.2 引导职工合理使用基金 | 第47页 |
5.4.3 加大检查力度 | 第47-48页 |
5.5 强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服务功能 | 第48-50页 |
5.5.1 提高经办人员素质 | 第48页 |
5.5.2 提升信息化水平 | 第48-49页 |
5.5.3 提供人性化服务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