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模式下机械加工服务供需匹配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云制造基础理论与虚拟化接入 | 第10-11页 |
1.2.2 云制造服务匹配 | 第11-13页 |
1.2.3 服务聚类 | 第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2 机械加工云服务供需匹配模式 | 第15-23页 |
2.1 面向机械加工的云制造服务单元 | 第15-16页 |
2.2 云模式下的机械加工服务供需匹配框架 | 第16-17页 |
2.3 机械加工云制造服务匹配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3.1 机械加工云服务及服务请求描述模型 | 第17-18页 |
2.3.2 聚类分析 | 第18-19页 |
2.3.3 可拓论 | 第19-21页 |
2.3.4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客观权重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机械加工云制造服务聚类方法 | 第23-35页 |
3.1 面向加工能力的云制造服务属性描述 | 第23-25页 |
3.1.1 面向加工能力的云制造服务属性描述模型 | 第23-24页 |
3.1.2 面向加工能力的云制造服务属性值描述 | 第24-25页 |
3.2 基于相似度的机械加工云制造服务聚类方法 | 第25-29页 |
3.3 应用案例 | 第29-34页 |
3.3.1 问题求解 | 第29-33页 |
3.3.2 算法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机械加工云服务集合选择方法 | 第35-45页 |
4.1 面向加工能力的服务请求属性描述模型 | 第35-36页 |
4.2 基于可拓论的云服务集合选择方法 | 第36-40页 |
4.2.1 基于物元的服务属性值描述 | 第36-37页 |
4.2.2 关联函数的建立 | 第37-39页 |
4.2.3 综合关联度的计算 | 第39页 |
4.2.4 云服务集合选择方法流程 | 第39-40页 |
4.3 应用案例 | 第40-44页 |
4.3.1 云服务初步候选范围的确定 | 第41-43页 |
4.3.2 云服务最终候选范围的确定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机械加工云服务的双向评价 | 第45-57页 |
5.1 机械加工云服务双向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5.1.1 基于Qo S属性的服务评价模型 | 第45页 |
5.1.2 云服务双向评价模型 | 第45-47页 |
5.2 机械加工云服务双向评价指标 | 第47-49页 |
5.2.1 机械加工云服务双向评价指标描述 | 第47-48页 |
5.2.2 基于模糊集的定性评价指标量化 | 第48-49页 |
5.3 机械加工云服务双向评价方法 | 第49-53页 |
5.3.1 服务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第50-51页 |
5.3.2 服务Qo S指标的综合评价值计算 | 第51页 |
5.3.3 用户评价指标的相似度计算 | 第51页 |
5.3.4 服务双向评价值计算 | 第51-52页 |
5.3.5 机械加工云服务双向评价方法流程 | 第52-53页 |
5.4 应用案例 | 第53-56页 |
5.4.1 问题求解 | 第53-55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云模式下机械加工服务供需匹配原型系统 | 第57-65页 |
6.1 云服务供需匹配原型系统功能分析 | 第57-58页 |
6.2 云服务供需匹配原型系统业务流程 | 第58页 |
6.3 云服务供需匹配原型系统实现 | 第58-64页 |
6.3.1 系统登录实现 | 第59-60页 |
6.3.2 服务与服务请求上传实现 | 第60页 |
6.3.3 云服务匹配实现 | 第60-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65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