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的成因 | 第14-19页 |
1.1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的时代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极权主义占统治地位 | 第14页 |
1.1.2 技术的发展与人的虚假需求 | 第14-15页 |
1.1.3 被同化的高层次文化 | 第15-16页 |
1.2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6-19页 |
1.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 第16页 |
1.2.2 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 | 第16-17页 |
1.2.3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 | 第19-31页 |
2.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理论根源及定义 | 第19-21页 |
2.1.1 单向度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单向度的根源——工具理性的泛滥 | 第19-21页 |
2.1.3 否定性思维 | 第21页 |
2.2 单向度的社会及表现 | 第21-26页 |
2.2.1 病态社会 | 第21-22页 |
2.2.2 单向度的人 | 第22-24页 |
2.2.3 单向度的政治 | 第24-25页 |
2.2.4 单向度的思想和文化 | 第25-26页 |
2.3 如何克服工具理性泛滥 | 第26-29页 |
2.3.1 意识形态 | 第26-27页 |
2.3.2 文化革命 | 第27-28页 |
2.3.3 新理性 | 第28-29页 |
2.4 从单向度到双向度 | 第29-31页 |
2.4.1 双向度的人的形成 | 第29-30页 |
2.4.2 双向度社会的建构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评价 | 第31-42页 |
3.1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的积极意义 | 第31-34页 |
3.1.1 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 第31-32页 |
3.1.2 深刻把握虚假繁荣背后的真实危机 | 第32-33页 |
3.1.3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思想的消极意义 | 第34-39页 |
3.2.1 对马克思某些基本理论的科学批判改造缺少科学依据 | 第34-36页 |
3.2.2 过度偏激的科学技术伦理观 | 第36-37页 |
3.2.3 悲观主义的乌托邦革命理论 | 第37-39页 |
3.3 单向度批判思想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详细摘要 | 第48-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