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生物传感器 | 第12-13页 |
1.1.1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 | 第12-13页 |
1.2 纳米材料 | 第13-19页 |
1.2.1 金属纳米簇生物传感技术 | 第13-17页 |
1.2.2 类石墨烯二维层状纳米材料 | 第17-19页 |
1.3 本研究论文的构想 | 第19-21页 |
第2章 基于小分子连接的可编程DNA免洗多重检测活细胞表面的生物标记物 | 第21-32页 |
2.1 前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2.2 氨基标记的寡核苷酸与叶酸结合 | 第23页 |
2.2.3 单链DNA模板化的AgNCs的合成 | 第23页 |
2.2.4 细胞培养条件 | 第23-24页 |
2.2.5 细胞标记以及DNA探针 | 第24页 |
2.2.6 活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的UV-vis测量 | 第24页 |
2.2.7 活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的荧光成像 | 第24页 |
2.2.8 荧光定量PCR准确测量FR的表达水平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5页 |
2.3.2 以末端保护为基础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对FR的检测 | 第25-26页 |
2.3.3 工作曲线 | 第26-27页 |
2.3.4 基于荧光Ag NCs/DNA探针检测细胞中FR | 第27-29页 |
2.3.5 Ag NCs/DNA探针的检测特异性 | 第29页 |
2.3.6 基于末端保护的Q-PCR检测FR | 第29-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二硫化钨平台高灵敏荧光检测T4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酶及其抑制剂 | 第32-43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2.3 聚合酶抑制剂评估 | 第34页 |
3.2.4 细胞提取液复杂体系中T4 PNKP酶的测定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3.3.2 合成的WS_2纳米片表征 | 第35页 |
3.3.3 原理验证 | 第35-37页 |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7-38页 |
3.3.5 T4 PNKP酶的测定 | 第38-40页 |
3.3.6 实验选择性 | 第40页 |
3.3.7 复杂体系中T4 PNKP酶的测定 | 第40-41页 |
3.3.8 抑制剂对T4 PNKP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和T7核酸外切酶的平台用于SNP检测分析 | 第43-51页 |
4.1 前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4.2.2 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45页 |
4.2.3 T7核酸外切酶区分单碱基突变原理验证 | 第45页 |
4.2.4 T7核酸外切酶区分单碱基突变的工作曲线 | 第45页 |
4.2.5 T7核酸外切酶区分单碱基突变性能研究 | 第45页 |
4.2.6 表征实验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3.1 检测原理 | 第45-46页 |
4.3.2 表征实验 | 第46-47页 |
4.3.3 T7核酸外切酶区分单碱基突变现象验证 | 第47页 |
4.3.4 T7核酸外切酶区分单碱基突变的工作曲线 | 第47-48页 |
4.3.5 T7核酸外切酶区分单碱基突变性能研究 | 第48-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