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商誉及商誉权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8-18页 |
1.1 商誉的含义 | 第8-10页 |
1.2 商誉权的法律属性 | 第10-15页 |
1.2.1 商誉权法律属性的主要学说 | 第10-12页 |
1.2.2 商誉权法律属性主要学说分析 | 第12-15页 |
1.3 商誉权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 | 第15-18页 |
1.3.1 商誉权与名誉权 | 第15-16页 |
1.3.2 商誉权与信用权 | 第16-18页 |
第2章 侵害商誉权的行为 | 第18-24页 |
2.1 商誉淡化 | 第18-19页 |
2.2 商誉诋毁 | 第19-22页 |
2.3 商誉盗用 | 第22-24页 |
第3章 商誉权法律保护的比较借鉴 | 第24-31页 |
3.1 大陆法系的商誉权法律保护 | 第24-28页 |
3.1.1 德国 | 第24-25页 |
3.1.2 意大利 | 第25页 |
3.1.3 日本 | 第25-27页 |
3.1.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7-28页 |
3.2 英美法系的商誉权法律保护 | 第28-29页 |
3.2.1 英国 | 第28页 |
3.2.2 美国 | 第28-29页 |
3.3 国际公约的商誉权法律保护 | 第29页 |
3.4 商誉权法律保护的借鉴 | 第29-31页 |
第4章 商誉权保护的建议 | 第31-37页 |
4.1 我国商誉权法律保护现状及缺陷 | 第31-32页 |
4.2 完善商誉权保护的建议 | 第32-37页 |
4.2.1 调整商誉权的保护方式 | 第32-33页 |
4.2.2 拓宽商誉权的保护范围 | 第33-34页 |
4.2.3 完善侵害商誉利益行为的法律责任 | 第34-35页 |
4.2.4 建立和完善商誉损害赔偿制度 | 第35页 |
4.2.5 完善商誉评估制度 | 第35-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