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企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 第11-15页 |
1.2.2 企业竞争力实证评价方法综述 | 第15-16页 |
1.3 企业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哈飞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3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直升机制造业综述 | 第20-21页 |
2.3 宏观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2.3.1 政治与法律因素 | 第21-22页 |
2.3.2 经济因素 | 第22-23页 |
2.3.3 技术因素 | 第23-24页 |
2.3.4 社会文化因素 | 第24页 |
2.4 中观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2.4.1 现存竞争者的竞争 | 第24-27页 |
2.4.2 购买者侃价能力 | 第27-28页 |
2.4.3 供应商侃价能力 | 第28页 |
2.4.4 替代品威胁 | 第28页 |
2.4.5 新进入者威胁 | 第28-30页 |
2.5 企业微观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2.5.1 研发交付能力 | 第30-31页 |
2.5.2 客户服务能力 | 第31-32页 |
2.5.3 销售能力 | 第32-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哈飞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简述 | 第35-36页 |
3.3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6页 |
3.4 哈飞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 第36-38页 |
3.4.1 外在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3.4.2 潜在竞争力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3.4.3 哈飞竞争力评级指标体系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哈飞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3 因子分析 | 第39-47页 |
4.3.1 初始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第40页 |
4.3.2 KMO 检验和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 | 第40页 |
4.3.3 公因子提取的方差 | 第40-41页 |
4.3.4 方差解释表 | 第41-42页 |
4.3.8 方差贡献碎石图 | 第42-43页 |
4.3.6 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 第43-46页 |
4.3.7 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 | 第46-47页 |
4.3.8 因子命名 | 第47页 |
4.4 基于因子分析的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4.4.1 模型摘要 | 第47页 |
4.4.2 方差分析表 | 第47-48页 |
4.4.3 回归系数表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哈飞提升企业竞争力对策 | 第50-53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加大科研投入以革新创新竞争力 | 第50-51页 |
5.3 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营运竞争力 | 第51页 |
5.4 统筹战略目标以增强盈利竞争力 | 第51页 |
5.5 政府大力扶持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 第51-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1 哈飞竞争力指标体系原始数据(2002-2013 年)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