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异化问题的法理解读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语义分析方法 | 第10页 |
(二) 社会实证分析方法 | 第10页 |
(三) 价值分析方法 | 第10页 |
(四) 历史分析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异化与法律异化的一般理论 | 第11-19页 |
一、异化的含义及其理论流变 | 第11-12页 |
(一) 异化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异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2页 |
二、法律异化的理论资源 | 第12-19页 |
(一) 西方有关法律异化的理论资源 | 第12-16页 |
(二) 我国有关法律异化的理论资源 | 第16-17页 |
(三) 中西方法律异化理论资源的评述 | 第17页 |
(四) 法律异化含义的界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法律异化的现象 | 第19-23页 |
一、立法过程中法律异化的表现 | 第19-20页 |
(一) 恶法的产生 | 第19页 |
(二) 违背立法宗旨 | 第19页 |
(三) 与现实的脱节 | 第19-20页 |
二、司法过程中法律异化的表现 | 第20-21页 |
(一) 司法不公 | 第20页 |
(二) 诉讼“请托” | 第20页 |
(三) 判决书空文化 | 第20-21页 |
(四) 司法权威旁落 | 第21页 |
三、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律异化的表现 | 第21-23页 |
(一) 钓鱼执法 | 第21-22页 |
(二) 暴力执法 | 第22页 |
(三) 越权执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法律异化原因的现实分析 | 第23-28页 |
一、立法过程中法律异化的原因 | 第23-24页 |
(一) 立法理念出现偏差 | 第23页 |
(二) 立法原则未贯彻实施 | 第23-24页 |
(三) 立法程序不完善 | 第24页 |
二、司法过程中法律异化的原因 | 第24-26页 |
(一) 司法地方化、行政化对司法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 第24-25页 |
(二) 司法程序正义的漠视与虚化 | 第25-26页 |
三、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律异化的原因 | 第26-28页 |
(一) 执法主体认识上的错位 | 第26页 |
(二) 行政执法程序不健全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法律异化的预防与矫正的基本设想 | 第28-41页 |
一、完善立法确保良法的产生 | 第28-31页 |
(一) 确立以权利为本位的立法理念 | 第28-29页 |
(二)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 | 第29-30页 |
(三) 完善立法程序的设想和建议 | 第30-31页 |
二、深化司法改革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 第31-36页 |
(一) 消除司法行政化,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 第31-33页 |
(二) 重视程序正义,确保司法权威 | 第33-34页 |
(三) 扩大司法公开,拉近司法与民众的距离 | 第34-36页 |
三、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 第36-41页 |
(一) 完善执法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 第36-38页 |
(二)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