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3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2.1.1 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 第25页 |
2.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 第25-26页 |
2.2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2.1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6-27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7-28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29页 |
2.2.4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9-30页 |
2.2.5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现状分析 | 第31-48页 |
3.1 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相关政策规定 | 第31-35页 |
3.1.1 国家法律法规层面 | 第31-33页 |
3.1.2 省级文件层面 | 第33-35页 |
3.2 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 第35-41页 |
3.2.1 监管架构 | 第35-36页 |
3.2.2 监管组织机构职责 | 第36-41页 |
3.3 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内容 | 第41-44页 |
3.3.1 基金征缴监管 | 第42-43页 |
3.3.2 基金支付监管 | 第43-44页 |
3.3.3 基金运营监管 | 第44页 |
3.4 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方式 | 第44-47页 |
3.4.1 现场监督 | 第45页 |
3.4.2 非现场监督 | 第45-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分析 | 第48-57页 |
4.1 监管法律体系 | 第48-50页 |
4.1.1 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基金监管空白 | 第48-49页 |
4.1.2 基金违法违规处罚力度有限 | 第49-50页 |
4.2 监督机构职责 | 第50-54页 |
4.2.1 内控机制不完善 | 第50-51页 |
4.2.2 财政监督职责有待规范 | 第51-52页 |
4.2.3 审计监督覆盖范围有限 | 第52-53页 |
4.2.4 社会监督存在较大缺陷 | 第53-54页 |
4.3 基金收支及结余监管 | 第54-56页 |
4.3.1 煤炭企业欠保问题严重 | 第54-55页 |
4.3.2 冒领行为导致基金支出增加 | 第55页 |
4.3.3 基金结余投资不规范 | 第55-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完善山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建议 | 第57-64页 |
5.1 完善监管法规建设,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 | 第57-58页 |
5.2 加强内部监督内控机制 | 第58-60页 |
5.3 进一步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 第60-62页 |
5.4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 | 第62-63页 |
5.5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1、结论 | 第64-65页 |
2、展望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附录1 山西省晋城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安全评估工作 | 第66-68页 |
附录2 临汾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资金基金监管科访谈实录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
二、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