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ZEB2和Smad1相互作用对Nanog调控作用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Nanog 研究进展第12-15页
        1.1.1 Nanog 基因的发现及其结构第12-13页
        1.1.2 Nanog 生物学意义第13页
        1.1.3 Nanog 表达调控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 Smads 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Smad 蛋白家族发现及其结构第15-16页
        1.2.2 Smad 功能研究第16-18页
    1.3 ZEB-2/SIP1 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9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0-24页
        2.1.1 引物第20页
        2.1.2 载体、菌株和细胞第20页
        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第20-21页
        2.1.4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置第21-23页
        2.1.5 主要耗材和仪器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9页
        2.2.1 技术路线第24页
        2.2.2 牛 Nanog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第24-32页
        2.2.3 真核表达载体 ZEB-2, Smad1/3/5/8 的构建步骤第32页
        2.2.4 突变载体的构建第32-33页
        2.2.5 细胞培养及转染第33-34页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第34页
        2.2.7 Trizol 裂解法提取 RNA第34-35页
        2.2.8 RNA 反转录成 cDNA第35页
        2.2.9 实时定量 PCR 验证及数据分析第35-36页
        2.2.10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第36-37页
        2.2.11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37-3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9-46页
    3.1 牛成纤维细胞基因组提取结果第39页
    3.2 牛 Nanog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第39-40页
    3.3 牛 Nanog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截短报告载体构建第40页
    3.4 牛 Nanog 启动子活性验证第40-41页
    3.5 真核表达载体 ZEB-2, Smad1/3/5/8 的构建第41-42页
    3.6 突变载体构建第42-43页
    3.7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突变载体活性第43页
    3.8 过表达 ZEB2 检测 Nanog 启动子活性第43-44页
    3.9 过表达 ZEB2、 Smad1、Smad3、Smad8 实时定量检测 Nanog 表达量差异第44-45页
    3.10 免疫共沉淀检测 ZEB2 与 Smad1 相互作用第45-46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46-48页
    4.1 讨论第46-47页
    4.2 全文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缩略词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WIN 1-Lactoferricin B和pTWIN 1-BNBD 5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下一篇:小鼠质膜Ca2+-ATPase 2bw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其转录调控特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