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表面等离激元 | 第9页 |
1.2 金属的介电常数与表面等离激元 | 第9-11页 |
1.3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 第11-12页 |
1.4 表面等离激元的主要应用 | 第12-15页 |
1.5 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金银纳米棒的自组装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 第17-50页 |
2.1 金纳米棒简介 | 第17-18页 |
2.2 金纳米棒的排列 | 第18-22页 |
2.3 金银核壳结构纳米长方体的排列 | 第22-44页 |
2.3.1 金银核壳结构纳米长方体的制备 | 第22-24页 |
2.3.2 金银核壳结构纳米长方体的自组装 | 第24-30页 |
2.3.3 金银核壳结构纳米长方体自组装的机理 | 第30-33页 |
2.3.4 纳米长方体间隙的调节与FDTD计算 | 第33-37页 |
2.3.5 金银核壳结构纳米棒的表面增强研究 | 第37-42页 |
2.3.6 偏振依赖的表面增强拉曼 | 第42-44页 |
2.4 银纳米立方体的排列 | 第44-47页 |
2.5 金纳米棒排列的相分离现象 | 第47-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二硫化钼与银纳米颗粒杂化体系的表面催化反应研究 | 第50-76页 |
3.1 MoS_2的基本性质 | 第51-54页 |
3.2 MoS_2的制备与表征 | 第54-56页 |
3.3 MoS_2与银纳米颗粒杂化体系的荧光增强及催化性质 | 第56-69页 |
3.3.1 银纳米颗粒(AgNPs)的制备 | 第56-57页 |
3.3.2 银纳米颗粒吸收光谱的调制 | 第57-60页 |
3.3.3 MoS_2的表面增强荧光 | 第60-61页 |
3.3.4 MoS_2与AgNPs杂化体系的表面催化反应 | 第61-68页 |
3.3.5 MoS_2+AgNPs杂化体系表面催化反应的稳定性 | 第68-69页 |
3.4 MoS_2与银纳米颗粒杂化体系的瞬态吸收光谱研究 | 第69-74页 |
3.5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石墨烯超短沟道器件研究 | 第76-83页 |
4.1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 第76-78页 |
4.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78-80页 |
4.3 石墨烯器件的加工 | 第80-81页 |
4.4 石墨烯器件的电学性质测量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