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路线与论文框架 | 第13页 |
1.4.1 本文研究路线 | 第13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风险投资退出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15-26页 |
2.1 风险投资 | 第15-17页 |
2.1.1 风险投资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风险投资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3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 第16-17页 |
2.2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 第17-18页 |
2.2.1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含义 | 第17页 |
2.2.2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 | 第17-18页 |
2.3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 第18-23页 |
2.3.1 风险投资退出的种类 | 第18-20页 |
2.3.2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分析 | 第20-23页 |
2.4 影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因素 | 第23-26页 |
第3章 市场发达国家风险投资退出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 第26-31页 |
3.1 美国模式 | 第26-27页 |
3.2 德国模式 | 第27-28页 |
3.3 以色列模式 | 第28-29页 |
3.4 西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对于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实背景 | 第31-36页 |
4.1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状 | 第31-32页 |
4.2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4.2.1 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32-33页 |
4.2.2 风险投资领域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 第33-34页 |
4.2.3 风险投资领域缺少专业的第三方服务 | 第34-35页 |
4.2.4 缺少专业的风险投资项目团队 | 第35-36页 |
第5章 我国风险投资多渠道退出机制构建 | 第36-42页 |
5.1 构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多层次体系 | 第36-39页 |
5.1.1 利用国内证券交易市场 | 第36-37页 |
5.1.2 利用其它证券交易市场上市 | 第37-38页 |
5.1.3 充分发挥三板市场功能 | 第38页 |
5.1.4 完善产权市场交易体系 | 第38-39页 |
5.2 探索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 第39-41页 |
5.3 培养风险投资高素质人才队伍 | 第41-4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