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13页 |
1.我国现行行政调解的理论分析 | 第13-26页 |
1.1 行政调解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18页 |
1.1.1 行政调解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行政调解制度的特征 | 第14-15页 |
1.1.3 行政调解制度的内容 | 第15-16页 |
1.1.4 行政调解制度与法院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的异同 | 第16-18页 |
1.2 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1.2.1 自愿、平等原则 | 第18-19页 |
1.2.2 合理、合法原则 | 第19页 |
1.2.3 调解效率原则 | 第19-20页 |
1.3 行政调解制度的功能价值 | 第20-21页 |
1.3.1 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 第20页 |
1.3.2 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 第20-21页 |
1.3.3 有利于增强公民权利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第21页 |
1.4 外国行政调解制度简要介绍与借鉴 | 第21-26页 |
1.4.1 外国行政调解制度的简要介绍 | 第21-23页 |
1.4.2 外国行政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6页 |
2.我国现行行政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2页 |
2.1 我国现行行政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2.1.1 从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法律法规的角度分析 | 第26-27页 |
2.1.2 从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实践运行的角度分析 | 第27-28页 |
2.2 我国现行行政调解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2.2.1 行政调解制度内容简单、对象含糊 | 第29页 |
2.2.2 法律文件种类形式多样,层次参差不齐 | 第29-30页 |
2.2.3 行政调解程序缺失 | 第30页 |
2.2.4 行政调解的原则和方法不明晰 | 第30页 |
2.2.5 行政调解制度的理论研究滞后 | 第30-31页 |
2.2.6 行政调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依法调解意识不强 | 第31页 |
2.2.7 行政调解协议效力欠缺 | 第31-32页 |
3.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对策探索 | 第32-36页 |
3.1 健全法律规定,使行政调解有明确依据 | 第32-33页 |
3.1.1 行政调解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 第32页 |
3.1.2 完善法律规定,使行政调解有明确依据 | 第32页 |
3.1.3 赋予行政调解协议法律效力 | 第32-33页 |
3.2 完善法定程序,让行政调解遵循程序运行 | 第33页 |
3.3 完善自身机制,使行政调解正常运转 | 第33-34页 |
3.3.1 规范行政调解主体 | 第33-34页 |
3.3.2 提高行政调解人员素质 | 第34页 |
3.4 明确行政调解的范围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