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3-17页 |
第一部分 CSN6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 第17-31页 |
1 前言 | 第17-18页 |
2 材料方法 | 第18-21页 |
2.1 试剂 | 第18页 |
2.2 仪器 | 第18页 |
2.3 方法 | 第18-21页 |
2.3.1 Oncomine公共数据平台 | 第18-19页 |
2.3.2 Kaplan-Meierplotter公共数据平台 | 第19页 |
2.3.3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 第19-20页 |
2.3.4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 | 第20页 |
2.3.5 乳腺癌标本的收集与随访 | 第20页 |
2.3.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1-29页 |
3.1 CSN6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 第21-25页 |
3.1.1 CSN6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 第21-22页 |
3.1.2 CSN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 第22-25页 |
3.2 CSN6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第25-29页 |
3.2.1 CSN6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第25-26页 |
3.2.2 CSN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第26-29页 |
4 讨论 | 第29-30页 |
5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CSN6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 | 第31-43页 |
1 前言 | 第31-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2.1 试剂 | 第32页 |
2.2 仪器 | 第32-3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2.3.2 细胞的复苏与冻存 | 第33页 |
2.3.3 脂质体法转染细胞 | 第33-34页 |
2.3.4 构建慢病毒转染的乳腺癌细胞系 | 第34页 |
2.3.5 MTS法进行细胞活力检测 | 第34页 |
2.3.6 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第34页 |
2.3.7 Westernblot检测蛋白水平 | 第34-36页 |
2.3.8 Transwell实验 | 第36页 |
2.3.9 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3.1 稳定敲减CSN6基因的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3.2 敲减CSN6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MDA-MB-231增殖活力 | 第38-39页 |
3.3 CSN6促进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 | 第39-40页 |
3.4 CSN6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CSN6在乳腺癌中信号调节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3-53页 |
1 前言 | 第43-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2.1 GEO乳腺癌数据集的下载和数据处理 | 第44页 |
2.2 差异表达分析 | 第44页 |
2.3 GO分析和KEGG分析 | 第44页 |
2.4 共表达分析 | 第44-45页 |
3 结果 | 第45-51页 |
3.1 CSN6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集 | 第45-46页 |
3.2 CSN6相关差异表达mRNA的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第46-47页 |
3.3 CSN6共表达分析 | 第47-51页 |
4 讨论 | 第51页 |
5 结论 | 第51-53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综述 | 第5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