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铜基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电催化发展概况第11页
    1.3 电催化体系的概述第11-13页
    1.4 电解水催化剂的材料第13-17页
        1.4.1 贵金属类催化剂第14-15页
        1.4.2 过渡金属催化剂第15-16页
        1.4.3 贵金属/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第16-17页
    1.5 CuO及Cu_2O纳米材料简介第17-18页
        1.5.1 CuO的结构及性质第17页
        1.5.2 Cu_2O的结构及性质第17-18页
    1.6 Ag/Cu_2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8-20页
        1.6.1 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第18-19页
        1.6.2 光沉积法第19-20页
        1.6.3 化学还原法第20页
        1.6.4 溶胶凝胶法第20页
        1.6.5 热分解法第20页
    1.7 Ag/Cu_2O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0-22页
        1.7.1 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第21页
        1.7.2 在过氧化氢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21-22页
        1.7.3 在SERS中的应用第22页
    1.8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2-24页
        1.8.1 选题依据第22-23页
        1.8.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Ag/Cu_2O/Cu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7页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5页
        2.2.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3 泡沫铜电极预处理第25页
        2.2.4 Ag/Cu_2O/Cu的制备第25-26页
        2.2.5 样品的分析与表征第26-27页
            2.2.5.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第26页
            2.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6页
            2.2.5.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6-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0页
        2.3.1 XRD表征及分析第27-28页
        2.3.2 Ag/Cu_2O/Cu样品形貌分析第28页
        2.3.3 不同硝酸银用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第28-29页
        2.3.4 不同氢氧化钾用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第29-30页
        2.3.5 Ag/Cu_2O/Cu样品的生长机理及讨论第30页
    2.4 电化学性质分析第30-34页
        2.4.1 Ag/Cu_2O/Cu样品的LSV及Tafel曲线第30-31页
        2.4.2 Ag/Cu_2O/Cu样品的EIS及I-t曲线第31-32页
        2.4.3 Ag/Cu_2O/Cu样品的CV曲线第32-34页
    2.5 制备条件对Ag/Cu_2O/Cu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2.5.1 Ag负载量对Ag/Cu_2O/Cu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2.5.2 不同反应物用量对Ag/Cu_2O/Cu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Ag/Cu_3P/Cu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第38-53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39页
        3.2.2 实验仪器第39页
        3.2.3 泡沫铜电极的预处理第39页
        3.2.4 Ag/CuO/Cu的制备第39-40页
        3.2.5 Ag/Cu_3P/Cu的制备第40页
        3.2.6 样品的分析与表征第40-41页
            3.2.6.1 XRD表征第40页
            3.2.6.2 SEM表征第40页
            3.2.6.3 TEM表征第40页
            3.2.6.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4页
        3.3.1 XRD表征及分析第41-42页
        3.3.2 Ag/CuO/Cu样品形貌分析第42-44页
        3.3.3 磷化后样品形貌分析第44页
        3.3.4 样品的生长机理及讨论第44页
    3.4 电化学性质分析第44-47页
        3.4.1 磷化前后样品的LSV及Tafel曲线第44-45页
        3.4.2 磷化前后样品的EIS及I-t曲线第45-46页
        3.4.3 磷化前后样品的CV曲线第46-47页
    3.5 制备条件对样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7-51页
        3.5.1 不同磷源的量对Ag/CuO/Cu样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3.5.2 不同磷化温度对Ag/CuO/Cu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蝴蝶状CuO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质的研究第53-68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54页
        4.2.2 实验仪器第54页
        4.2.3 蝴蝶状CuO的制备第54页
        4.2.4 CuO工作电极的制备第54-55页
        4.2.5 样品的分析与表征第55页
            4.2.5.1 XRD表征第55页
            4.2.5.2 SEM表征第55页
        4.2.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4.3.1 蝴蝶状CuO的XRD表征第56-57页
        4.3.2 所制备CuO样品的形貌分析第57-58页
        4.3.3 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CuO的形貌分析第58-59页
    4.4 蝴蝶状CuO生长机理分析与讨论第59-60页
    4.5 CuO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0-63页
        4.5.1 蝴蝶状CuO的OER性能第60-61页
        4.5.2 蝴蝶状CuO的HER性能第61-62页
        4.5.3 蝴蝶状CuO的CV曲线第62-63页
    4.6 制备条件对CuO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3-67页
        4.6.1 不同反应温度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4.6.2 不同NaOH用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5-66页
        4.6.3 丙烯酰胺的添加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4.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晶体各向异性对氟化钙材料机械去除的影响
下一篇:天然橡胶混炼工艺及其流变和挤出行为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