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轨平层斜拉桥疲劳荷载组合效应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钢桥疲劳分析与评定方法 | 第15-19页 |
2.1 疲劳概述 | 第15页 |
2.2 应力幅等效和疲劳累积损伤 | 第15-16页 |
2.3 疲劳细节与疲劳成因 | 第16-17页 |
2.4 疲劳评定方法 | 第17-19页 |
第3章 公轨疲劳荷载 | 第19-32页 |
3.1 国内外疲劳规范 | 第19-29页 |
3.1.1 英国BS5400规范 | 第19-22页 |
3.1.2 欧洲Eurocode规范 | 第22-26页 |
3.1.3 美国AASHTO规范 | 第26-28页 |
3.1.4 中国JTGD64-2015规范 | 第28-29页 |
3.2 疲劳荷载谱拟定 | 第29-32页 |
3.2.1 荷载谱制定思路及意义 | 第29-30页 |
3.2.2 车辆荷载模型 | 第30-32页 |
第4章 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32-63页 |
4.1 工程背景及相关说明 | 第32-35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32-33页 |
4.1.2 主要技术标准 | 第33-35页 |
4.2 结构内力历程分析 | 第35-41页 |
4.2.1 建立整体分析模型 | 第35-37页 |
4.2.2 内力荷载步计算 | 第37-38页 |
4.2.3 整体效应分析 | 第38-41页 |
4.3 疲劳细节应力历程分析 | 第41-63页 |
4.3.1 典型焊接细节的选取 | 第41-43页 |
4.3.2 建立局部分析模型 | 第43-46页 |
4.3.3 应力历程计算(第一体系): | 第46-49页 |
4.3.4 应力历程计算(第二、三体系) | 第49-60页 |
4.3.5 疲劳效应分析 | 第60-63页 |
第5章 疲劳组合效应分析 | 第63-73页 |
5.1 荷载组合效应 | 第63-64页 |
5.2 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 | 第64-67页 |
5.2.1 均匀分布 | 第64-65页 |
5.2.2 二项分布 | 第65页 |
5.2.3 正态分布 | 第65-66页 |
5.2.4 泊松分布 | 第66-67页 |
5.2.5 随机变量数学特征 | 第67页 |
5.3 相遇概率分析 | 第67-70页 |
5.3.1 两车相遇概率 | 第67-68页 |
5.3.2 货车与单列轻轨相遇 | 第68-69页 |
5.3.3 两列轻轨相遇 | 第69-70页 |
5.3.4 两列轻轨和货车相遇 | 第70页 |
5.4 荷载组合修正系数 | 第70-73页 |
5.4.1 累积损伤计算 | 第70-71页 |
5.4.2 修正系数计算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