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常用的CO_2还原方法 | 第11-18页 |
1.2.1 电催化还原CO_2 | 第11页 |
1.2.2 热催化还原CO_2 | 第11-13页 |
1.2.3 光催化还原CO_2 | 第13-14页 |
1.2.4 低温等离子体还原CO_2 | 第14-18页 |
1.3 类水滑石还原CO_2的研究 | 第18-22页 |
1.3.1 水滑石的特性 | 第19-20页 |
1.3.2 类水滑石热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3 类水滑石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4.1 立题依据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4-34页 |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1.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1.2 本实验所用的主要气体 | 第24-25页 |
2.1.3 本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8页 |
2.2.1 Ni-Mg-Al-Ce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7页 |
2.2.2 Ni-Mg-Al-Ce/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填充介质的预处理 | 第28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29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页 |
2.3.2 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28-29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9页 |
2.3.4 比表面测定(BET) | 第29页 |
2.4 催化反应流程及活性评价 | 第29-34页 |
2.4.1 热催化反应流程 | 第29-30页 |
2.4.2 反应器参数及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反应流程 | 第30-34页 |
3 类水滑石复合材料用于CH_4/CO_2重整 | 第34-54页 |
3.1 Ni-Mg-Al-Ce催化剂用于CH_4/CO_2重整的催化性能 | 第34-39页 |
3.1.1 M~(2+)/M~(3+)比例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2 Al/Ce比例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Mg/Ni比例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4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3.1.5 稳定性测试 | 第39页 |
3.2 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39-50页 |
3.2.1 XRD表征 | 第39-42页 |
3.2.2 CO_2-TPD表征 | 第42-43页 |
3.2.3 XPS表征 | 第43-47页 |
3.2.4 BET表征 | 第47-50页 |
3.3 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4 DBD等离子体协同Ni-Mg-Al-Ce/Ti O_2催化还原CO_2 | 第54-64页 |
4.1 反应器参数的影响 | 第54-56页 |
4.1.1 放电间距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2 填充介质高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4.2.1 M~(2+)/M~(3+)比例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2 Al/Ce比例的影响 | 第57页 |
4.2.3 Mg/Ni比例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4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 TiO_2含量的影响 | 第59页 |
4.4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59-60页 |
4.5 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