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目标微倾斜和挠曲变形的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结构工程中的变形测量 | 第12页 |
1.2 光测力学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方法 | 第12-15页 |
1.2.1 全息干涉技术 | 第13页 |
1.2.2 散斑干涉技术 | 第13-14页 |
1.2.3 图像相关技术 | 第14-15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5-18页 |
1.3.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3.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激光散斑产生的光学原理和统计特性 | 第18-32页 |
2.1 激光散斑的产生和类型 | 第18-22页 |
2.1.1 散斑场的起因 | 第18-20页 |
2.1.2 散斑场的类型 | 第20-22页 |
2.2 激光散斑的统计特性 | 第22-30页 |
2.2.1 散斑场的描述 | 第22-23页 |
2.2.2 散斑的强度和相位联合概率密度 | 第23-26页 |
2.2.3 散斑表观颗粒尺寸的估计 | 第26-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空间频谱相移的数字散斑微位移分析方法 | 第32-62页 |
3.1 传统散斑位移分析方法介绍 | 第32-42页 |
3.1.1 空域数字相关方法 | 第33-37页 |
3.1.2 梯度法 | 第37-40页 |
3.1.3 频域相关方法 | 第40-42页 |
3.2 基于空间频谱相移的亚像素位移算法 | 第42-45页 |
3.3 基于物理场景的激光散斑场模拟产生方法 | 第45-50页 |
3.3.1 典型激光散斑模拟方法介绍 | 第46-49页 |
3.3.2 基于物理场景的散斑模拟方法 | 第49-50页 |
3.4 算法的验证和误差分析 | 第50-61页 |
3.4.1 算法的收敛性和效率 | 第50-53页 |
3.4.2 位移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3 变形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4 分辨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5 量化位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6 噪声的影响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微倾斜和挠曲变形的激光散斑测量实验 | 第62-82页 |
4.1 实验的基本光学原理 | 第62-64页 |
4.2 徽倾斜测量实验 | 第64-72页 |
4.2.1 实验器材和光路布置 | 第65-66页 |
4.2.2 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4.3 微弯曲测量实验 | 第72-80页 |
4.3.1 挠曲变形的基本理论 | 第72-74页 |
4.3.2 实验光路布置 | 第74-75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80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2-84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82-8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