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内容框架图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三、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二、投资者信息识别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三、感知投资风险理论 | 第18-19页 |
四、组合管理理论 | 第19页 |
第二节 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一、基于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研究 | 第19-20页 |
二、基于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息披露的研究 | 第20-22页 |
三、基于P2P网贷平台中投资者信息识别行为的研究 | 第22-23页 |
四、基于P2P网贷平台投资者信息识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P2P网贷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的典型化事实与机理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中国P2P网络借贷典型化事实 | 第25-28页 |
一、中国P2P网贷发展现实基础 | 第25页 |
二、人人贷平台发展的典型化事实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理论模型构建 | 第28-31页 |
一、基于数理模型的引证 | 第28-29页 |
二、理论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P2P网贷中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的实证研究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基于python软件的数据抓取说明 | 第33页 |
一、数据抓取说明 | 第33页 |
二、剔除异常值 | 第33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及说明 | 第33-36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33-34页 |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三、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关于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36-45页 |
一、利率、其他因素对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二、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研究 | 第38-42页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一、利率相同的标的违约风险可能不同 | 第45页 |
二、投资者参与人数和违约风险显著正相关 | 第45-46页 |
三、标的信息对满标状态有重要影响,投资者有信息识别能力 | 第4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一、稳步推进网贷市场利率市场化 | 第46-47页 |
二、逐步完善金融征信体制健全化 | 第47页 |
三、全面加强网贷安全教育普及化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