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核桃壳基填料BAF释碳与生物氧化耦联脱氮特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符号说明第12-17页
1 引言第17-34页
    1.1 概述第17-23页
        1.1.1 氨氮的来源和危害第18-19页
        1.1.2 常见的氨氮去除技术第19-20页
        1.1.3 生物脱氮理论第20-23页
    1.2 农林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碳源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 核桃壳的资源化利用第24-25页
    1.4 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研究进展第25-27页
    1.5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第27-29页
        1.5.1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第28页
        1.5.2 Biolog分析方法第28-29页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9-32页
        1.6.1 课题的提出第29-30页
        1.6.2 研究目的第30-31页
        1.6.3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7 技术路线图第32-34页
2 核桃壳基本性状表征第34-41页
    2.1 前言第34页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4页
        2.2.1 主要试剂及规格第34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4页
    2.3 实验部分第34-35页
        2.3.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3.2 实验方法第35页
        2.3.3 分析方法第3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2.4.1 核桃壳主要组成成分第35-37页
        2.4.2 核桃壳基本性状表征第37-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核桃壳释碳性能研究第41-50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1页
        3.2.1 主要试剂及规格第41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1页
    3.3 实验部分第41-42页
        3.3.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3.2 实验方法第42页
        3.3.3 分析方法第4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3.4.1 备选材料碳源的释放状况第42-44页
        3.4.2 壳类生物质的释碳动力学第44-45页
        3.4.3 反硝化实验第45-47页
        3.4.4 核桃壳释碳长效性和振荡状态释碳研究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核桃壳吸附氨氮性能研究第50-70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0-51页
        4.2.1 主要试剂及规格第50页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0-51页
    4.3 实验部分第51-53页
        4.3.1 实验材料第51-52页
        4.3.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4.3.3 分析方法第53页
    4.4 核桃壳静态吸附氨氮特性研究第53-63页
        4.4.1 不同因素对氨氮吸附影响第53-56页
        4.4.2 吸附等温线第56-58页
        4.4.3 热力学分析第58-60页
        4.4.4 吸附动力学第60-62页
        4.4.5 制革废水中常见物质对氨氮吸附的影响第62-63页
    4.5 核桃壳动态吸附氨氮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研究第63-69页
        4.5.1 不同因素对氨氮吸附的影响第63-67页
        4.5.2 吸附穿透曲线第67页
        4.5.3 Thomas模型线性拟合第67-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核桃壳基填料BAF脱氮特性研究第70-109页
    5.1 前言第70页
    5.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70-71页
        5.2.1 主要试剂及规格第70页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0-71页
    5.3 实验部分第71-73页
        5.3.1 实验材料第71-73页
        5.3.2 实验方法第73页
        5.3.3 分析方法第7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3-76页
        5.4.1 BAF启动挂膜方式第73-74页
        5.4.2 挂膜方法和过程第74-75页
        5.4.3 BAF挂膜现象第75-76页
    5.5 BAF挂膜阶段污染物去除特性第76-87页
        5.5.1 挂膜阶段COD变化第76-80页
        5.5.2 挂膜阶段氨氮的变化第80-84页
        5.5.3 挂膜阶段NO3-和NO2-变化第84-85页
        5.5.4 挂膜阶段DO和pH变化第85-87页
    5.6 BAF稳定运行阶段污染物去除效能第87-98页
        5.6.1 不同HRT对COD的去除效果第87-90页
        5.6.2 不同HRT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90-92页
        5.6.3 不同HRT对TN的去除效果第92-95页
        5.6.4 出水DO的变化特征第95-96页
        5.6.5 不同HRT对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产生的影响第96-98页
    5.7 BAF稳定运行阶段沿程污染物去除效能第98-102页
        5.7.1 沿程COD浓度变化和去除效能第98-99页
        5.7.2 沿程氨氮浓度变化和去除效能第99-100页
        5.7.3 沿程TN浓度变化和去除效能第100-101页
        5.7.4 沿程TP浓度变化和去除效能第101-102页
    5.8 BAF稳定运行阶段氮素转化规律第102-106页
    5.9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6 核桃壳基填料生物膜特性及群落结构研究第109-133页
    6.1 前言第109页
    6.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109页
        6.2.1 主要试剂及规格第109页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09页
    6.3 实验部分第109-113页
        6.3.1 实验材料第109页
        6.3.2 实验方法第109-110页
        6.3.3 分析方法第110-113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13-131页
        6.4.1 生物膜表面微生物特征第113-115页
        6.4.2 生物膜生物量和活性研究第115-118页
        6.4.3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第118-131页
    6.5 沿程脱膜后填料组成成分第131页
    6.6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7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第133-135页
    7.1 结论第133-134页
    7.2 创新点第134页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3-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地植物基高含氮活性炭制备工艺及其去除重金属的研究
下一篇:热湿交换对静电场及细颗粒物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