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章丘黄土沉积中砾石层的砾组结构特征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1.2.1 黄土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2 砾石层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区域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21-27页 |
2.1 区域自然地理状况 | 第21-23页 |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3-24页 |
2.2.1 剖面概况 | 第23-24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3 山东章丘HY黄土剖面的沉积特征 | 第27-35页 |
3.1 章丘HY剖面光释光年代序列 | 第27页 |
3.2 章丘HY剖面粒度特征 | 第27-31页 |
3.2.1 粒度组成特征 | 第27-29页 |
3.2.2 粒度象特征 | 第29-30页 |
3.2.3 沉积环境判别 | 第30-31页 |
3.3 磁化率、色度特征 | 第31-32页 |
3.4 砾石层砾组结构特征 | 第32-35页 |
3.4.1 砾径与水动力分析 | 第32-33页 |
3.4.2 砾态与搬运距离分析 | 第33-34页 |
3.4.3 砾性与物源区分析 | 第34页 |
3.4.4 砾向与古流向分析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42页 |
4.1 章丘HY剖面砾石层年代分析 | 第35-37页 |
4.2 章丘黄土剖面沉积学特征 | 第37-39页 |
4.3 章丘HY剖面砾石层成因分析 | 第39-40页 |
4.4 章丘HY剖面砾石层沉积特征 | 第40页 |
4.5 章丘HY剖面砾石层沉积环境 | 第40-42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42-4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5.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