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实施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1 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研究第16-17页
        1.3.2 生态保护红线区管控的研究第17页
        1.3.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管控实施效果的研究第17-18页
        1.3.4 研究评述第18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技术路线第20-22页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22页
第二章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效果研究基础第22-30页
    2.1 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2.2 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与意义第24-25页
    2.3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依据第25页
    2.4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原则第25-26页
    2.5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手段第26页
    2.6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类型第26-27页
    2.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实践第27-29页
    2.8 相关研究理论第29-30页
        2.8.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30页
        2.8.2 系统论第30页
        2.8.3 承载力理论第30页
第三章 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管控第30-34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1页
    3.2 目标城市的选择依据第31页
    3.3 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第31-33页
    3.4 深圳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化调整第33-34页
    3.5 深圳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第34页
第四章 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管控实施的效益评价第34-69页
    4.1 评价指标的构建第35-38页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5页
        4.1.2 初级指标的阐述第35-37页
        4.1.3 评价指标选择及确定的方法第37页
        4.1.4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37-38页
    4.2 效益评价值结果的计算第38-48页
        4.2.1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8-43页
        4.2.2 数据的采集与归纳整理第43页
        4.2.3 评价值的计算第43-48页
    4.3 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管控的效益分析第48-69页
        4.3.1 划定管控前后综合效益变化对比分析第49-50页
        4.3.2 管控前后各子系统效益变化对比分析第50-53页
        4.3.3 管控前后各层级指标效益变化对比分析第53-64页
        4.3.4 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市与深圳市效益变化对比分析第64-69页
第五章 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第69-75页
    5.1 存在问题第69-72页
        5.1.1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引发邻避效应第69-70页
        5.1.2 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第70页
        5.1.3 管控方式不合理第70-71页
        5.1.4 财政压力加大,未能有效实施原有规划方案第71页
        5.1.5 缺少有效的监管考核制度第71页
        5.1.6 建筑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第71-72页
        5.1.7 用地冲突问题明显第72页
        5.1.8 资源的浪费第72页
    5.2 对策及建议第72-75页
        5.2.1 促进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第72-73页
        5.2.2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量,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第73页
        5.2.3 严格控制人口密度,提高城市恩尼格尔系数第73页
        5.2.4 实施多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第73-74页
        5.2.5 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第74页
        5.2.6 匹配完善的法规制度以及保障机制第74页
        5.2.7 分层级管控考核第74-75页
        5.2.8 完善宣传教育体系第75页
        5.2.9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第75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5-79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75-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排放权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PSR和RBF模型的甘肃省卓尼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