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主题第10页
 第二节 基本概念第10-13页
  一、经济周期概念及其发展第10-12页
  二、货币政策概念及其发展第12-13页
 第三节 基本内容第13-15页
 第四节 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31页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回顾第16-19页
  一、19 世纪70 年代以前—经济周期理论萌芽阶段第16页
  二、19 世纪70 年代至20 世纪30 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16-17页
  三、20 世纪30 年代至今—繁荣昌盛第17-19页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流派划分第19-26页
  一、凯恩斯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第19-22页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第22-24页
  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第24-25页
  四、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第25-26页
 第三节 不同经济周期理论的货币政策主张第26-31页
  一、货币政策非中性第27-28页
  二、货币政策中性第28-31页
第三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第31-62页
 第一节 经济周期现象及其划分第31-45页
  一、经济周期的种类及其演进第31-32页
  二、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第32-45页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第45-62页
  一、波动性特征表明,引起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第45-49页
  二、协动性特征表明,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运行中各主要经济指标的协动性关系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第49-52页
  三、持久性特征表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是暂时的,且周期的持久性呈现下降趋势第52-55页
  四、非对称性特征表明,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呈现扁平化的右拖尾状态第55-59页
  五、持续期依赖特征表明,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状态的改变并不依赖该种状态持续的时间第59-62页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分析第62-91页
 第一节 外部冲击逐步成为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第62-76页
  一、开放条件下外部冲击理论基础第62-64页
  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历程之特点与回顾第64-66页
  三、开放条件下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和影响第66-76页
 第二节 内部失衡是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第76-85页
  一、消费在获得稳步发展的同时,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逐步下降第76-80页
  二、投资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同时,也构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第80-85页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第85-91页
  一、向量自回归(VAR )模型简介第85-86页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说明第86-87页
  三、VAR(p ) 模型构造过程第87-91页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分析第91-116页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第91-101页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91-92页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第92-93页
  三、货币政策工具第93-101页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演变历程及有效性分析第101-107页
  一、1978 年至1984 年:货币政策的信贷计划职能第101页
  二、1985 年至1988 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初步尝试第101-102页
  三、1989 年至1992 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摸索时期第102-103页
  四、1993 年至2007 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发展阶段第103-107页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第107-116页
  一、协整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简介第107-108页
  二、数据处理和说明第108-109页
  三、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检验过程第109-116页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新挑战第116-145页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局限性第116-133页
  一、外汇管理体制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第116-121页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能动性第121-133页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面临的新挑战第133-145页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第133-135页
  二、资产价格波动第135-139页
  三、人民币国际化第139-141页
  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第141-145页
第七章 适应开放条件下新挑战,构建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第145-153页
 第一节 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第145-148页
 第二节 市场层面:加快市场环境建设,构筑有效的货币政策执行平台第148-150页
 第三节 技术层面: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两大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第150-152页
 第四节 操作层面: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建立经济周期波动的快速、科学预警机制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7页
后记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采购组织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成因、影响与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