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监督过失犯罪刑罚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15-25页 |
2.1 监督过失犯罪刑罚的历史沿革 | 第15-22页 |
2.1.1 监督过失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19页 |
2.1.2 监督过失犯罪在立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19-21页 |
2.1.3 监督过失犯罪在司法中的认定 | 第21-22页 |
2.2 监督过失犯罪在刑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2.2.1 监督过失犯罪的规定和处罚没有明确化 | 第22-23页 |
2.2.2 监督者懈怠职责,没有尽到注意义务 | 第23-25页 |
3 监督过失犯罪罚金刑的完善 | 第25-35页 |
3.1 监督过失犯罪刑罚中采用罚金刑的原因 | 第25-27页 |
3.1.1 罚金刑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具有威慑力 | 第25-26页 |
3.1.2 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3 监督过失犯罪的司法程序需要罚金刑 | 第27页 |
3.2 罚金刑在监督过失犯罪中的缺陷 | 第27-30页 |
3.2.1 金额上没有具体的限定 | 第27-28页 |
3.2.2 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比较单一 | 第28-29页 |
3.2.3 罚金刑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 第29-30页 |
3.3 监督过失犯罪中适用罚金刑的建议 | 第30-35页 |
3.3.1 在适用范围上明确处罚的对象 | 第30-32页 |
3.3.2 监督过失犯罪罚金刑的数额要相对确定 | 第32-33页 |
3.3.3 执行罚金刑要有一个时间的限定 | 第33-35页 |
4 监督过失犯罪中增设资格刑的立法建议 | 第35-45页 |
4.1 在监督过失犯罪中存在资格刑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4.1.1 历史的沿革所决定的 | 第35-36页 |
4.1.2 刑罚轻缓化的趋势 | 第36页 |
4.1.3 资格刑是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 | 第36-37页 |
4.2 监督过失犯罪中适用资格刑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1页 |
4.2.1 种类单一、针对性不强 | 第37-38页 |
4.2.2 未规定单位犯罪的资格刑 | 第38-39页 |
4.2.3 资格刑适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2.4 对于资格刑来说缺乏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4.3 监督过失犯罪中资格刑的完善 | 第41-45页 |
4.3.1 单位犯罪资格刑的建议 | 第41-42页 |
4.3.2 适用期限的限制 | 第42页 |
4.3.3 监督过失犯罪中执行资格刑的主体需做说明 | 第42-43页 |
4.3.4 资格刑复权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