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8-17页 |
1.2.1 加氢脱硫 | 第8-10页 |
1.2.2 生物脱硫 | 第10页 |
1.2.3 萃取脱硫 | 第10-11页 |
1.2.4 氧化脱硫 | 第11页 |
1.2.5 吸附脱硫 | 第11-17页 |
1.2.6 其他脱硫方法 | 第17页 |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8-23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18-19页 |
2.2 吸附剂制备 | 第19-20页 |
2.3 吸附剂活性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2.3.1 溶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2.3.2 吸附剂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3.3 吸附量qt的计算方法 | 第22页 |
2.4 吸附剂的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3 制备因素对Ag负载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吸附脱硫剂性能的研究 | 第23-29页 |
3.1 焙烧时间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 焙烧温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24-26页 |
3.3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 吸附剂对不同硫化物的脱除性能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制备因素对Ag负载的 13X、AC小孔吸附脱硫剂性能的研究 | 第29-34页 |
4.1 焙烧时间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 焙烧温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4.4 吸附剂对不同硫化物的脱除性能 | 第32-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负载型Ag/γ-Al2O3吸附脱硫剂性能的研究 | 第34-46页 |
5.1 吸附剂的孔结构及表面参数 | 第34-36页 |
5.2 吸附剂深度脱硫 | 第36-37页 |
5.3 吸附机理 | 第37-41页 |
5.4 吸附剂循环再生 | 第41-42页 |
5.5 工艺替代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5.5.1 吸附剂用量与净化度的关系 | 第42-43页 |
5.5.2 成本对比核算 | 第43-4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47页 |
6.2 论文中的不足 | 第47页 |
6.3 展望与规划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