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4-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2-27页 |
| 1.1 农药有效成分在植物靶标上沉积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 1.1.1 植物特性对农药沉积性能的影响 | 第13-15页 |
| 1.1.2 药液的物理性状 | 第15页 |
| 1.1.3 施药器械和施药技术 | 第15-16页 |
| 1.2 喷雾助剂对农药使用效果的影响 | 第16-18页 |
| 1.2.1 喷雾助剂对药液沉积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2.2 喷雾助剂对药液展布性的影响 | 第17页 |
| 1.2.3 喷雾助剂对农药渗透内吸的影响 | 第17-18页 |
| 1.3 喷雾助剂的发展与应用 | 第18-23页 |
| 1.3.1 喷雾助剂的发展介绍 | 第18-19页 |
| 1.3.2 喷雾助剂种类与其增效机制 | 第19-23页 |
| 1.4 喷雾助剂在农业上应用的展望 | 第23-24页 |
| 1.5 喷雾助剂提高农药耐雨水冲刷性能的研究 | 第24-25页 |
| 1.6 ImageJ软件及其测定荧光面积操作方法的简介 | 第25-26页 |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8页 |
| 2.1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 2.1.1 供试玉米 | 第27页 |
| 2.1.2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 2.1.3 药剂和试剂 | 第27页 |
| 2.1.4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2.2 喷雾助剂的配制 | 第28页 |
| 2.3 试验方法 | 第28-38页 |
| 2.3.1 喷雾助剂对嘧菌酯药液物理性状影响的测定 | 第28-29页 |
| 2.3.2 喷雾助剂溶胀度和溶解性测定 | 第29页 |
| 2.3.3 喷雾助剂对玉米品种的安全性测定 | 第29-30页 |
| 2.3.4 雨水冲刷条件下玉米叶片上嘧菌酯持留量的测定 | 第30-36页 |
| 2.3.5 喷雾助剂和嘧菌酯的桶混药液对玉米大斑病室内防效测定 | 第36-3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7页 |
| 3.1 喷雾助剂对嘧菌酯药液的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38-41页 |
| 3.2 喷雾助剂干燥成膜后的溶胀度和溶解性 | 第41-42页 |
| 3.3 喷雾助剂对不同品种玉米的室内安全性 | 第42-44页 |
| 3.4 荧光显微镜法测定喷雾助剂对玉米叶片上嘧菌酯持留量的影响 | 第44-54页 |
| 3.4.1 室内点滴冲刷条件下喷雾助剂对玉米叶片上嘧菌酯持留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 3.4.2 降雨室雨水冲刷条件下喷雾助剂对玉米叶片上嘧菌酯持留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 3.4.3 田间雨水冲刷条件下喷雾助剂对玉米叶片上嘧菌酯持留量的影响 | 第50-54页 |
|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显微镜法测定嘧菌酯持留量结果的相关性 | 第54-56页 |
| 3.5.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54-55页 |
| 3.5.2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荧光显微镜法测定嘧菌酯持留量结果的相关性 | 第55-56页 |
| 3.6 喷雾助剂和嘧菌酯桶混药液对玉米大斑病的室内防效 | 第56-57页 |
| 4 讨论 | 第57-58页 |
| 4.1 喷雾助剂的溶胀性以及喷雾助剂对嘧菌酯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57页 |
| 4.2 评价喷雾助剂提高药剂耐雨水冲刷性能的方法 | 第57-58页 |
| 4.3 荧光显微镜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相关性 | 第58页 |
| 4.4 AY904-1和AY904-2提高嘧菌酯耐雨水冲刷性能的作用方式 | 第58页 |
| 5 结论 | 第58-5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