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6-11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6-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1.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4 工作量小结 | 第10-11页 |
| 第2章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1-19页 |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1页 |
| 2.2 地层 | 第11-15页 |
| 2.3 主要断裂 | 第15-16页 |
| 2.4 侵入岩 | 第16-19页 |
| 第3章 花岗岩岩相学特征 | 第19-22页 |
| 3.1 红柳沟岩体 | 第19页 |
| 3.2 兴地4号西岩体 | 第19页 |
| 3.3 太阳岛岩体 | 第19-20页 |
| 3.4 兴地1号岩体 | 第20页 |
| 3.5 铌钽矿北岩体 | 第20页 |
| 3.6 兴地2号岩体 | 第20-22页 |
| 第4章 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45页 |
| 4.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2-32页 |
| 4.2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2-39页 |
| 4.3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9-45页 |
| 第5章 花岗岩年代学研究 | 第45-51页 |
| 5.1 同位素测年简介 | 第45-46页 |
| 5.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46页 |
| 5.3 锆石年代学研究 | 第46-51页 |
| 第6章 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51-60页 |
| 6.1 花岗岩成因的分类 | 第51-52页 |
| 6.2 花岗岩成因 | 第52-56页 |
| 6.2.1 花岗岩成因类型 | 第52-54页 |
| 6.2.2 岩浆来源及源区性质 | 第54-56页 |
| 6.3 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 第56-60页 |
| 6.3.1 构造环境的判别 | 第56-57页 |
| 6.3.2 构造意义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