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竹类凋落叶分解特性及其对冠层树种种子萌发和幼苗发生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0页
    1.1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1.1 竹类在森林群落学中的地位第10页
        1.1.2 竹类凋落叶的特点第10页
        1.1.3 凋落叶分解与叶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第10页
        1.1.4 凋落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的影响第10-11页
    1.2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区域概况第12页
        1.3.2 竹叶的收集及其分解实验设计第12-13页
        1.3.3 种子采集及其萌发实验设计第13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意义第13-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4.3 研究意义第14页
    1.5 创新点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20页
第二章 竹类凋落叶的分解特性第20-30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页
    2.3 统计分析方法第20-21页
    2.4 结果第21-25页
        2.4.1 分解时间对凋落叶分解率和分解速率的影响第21-22页
        2.4.2 不同生活型物种凋落叶的分解特点第22页
        2.4.3 不同属竹类凋落叶的分解特点第22-23页
        2.4.4 不同物种凋落叶的分解率和分解速率第23页
        2.4.5 比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对分解率和分解速率的影响第23-24页
        2.4.6 不同物种凋落叶分解模式第24-25页
    2.5 结论与讨论第25-28页
        2.5.1 不同生活型物种凋落叶的分解率和分解速率第25-26页
        2.5.2 不同属竹类凋落叶的分解率和分解速率第26页
        2.5.3 不同凋落叶的分解时间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0页
第三章 竹类凋落叶对乔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0-42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0页
    3.2 研究方法第30页
    3.3 统计分析方法第30-31页
    3.4 结果第31-37页
        3.4.1 种子最终萌发率及幼苗发生率第31-33页
        3.4.2 种子萌发速率第33-36页
        3.4.3 种子累计萌发率第36-37页
    3.5 结论与讨论第37-40页
        3.5.1 凋落叶类型、厚度和播种位置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第38页
        3.5.2 凋落叶类型、厚度和播种位置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第38页
        3.5.3 凋落叶类型、厚度和播种位置对种子累积萌发率的影响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四章 竹类凋落叶对乔木幼苗的影响第42-58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第42页
    4.2 研究方法第42页
    4.3 统计分析方法第42-43页
    4.4 结果第43-52页
        4.4.1 出苗速率第43-44页
        4.4.2 累计出苗率第44-45页
        4.4.3 幼苗死亡率第45-51页
        4.4.4 幼苗成活率第51-52页
    4.5 结论与讨论第52-55页
        4.5.1 凋落叶厚度、类型及播种位置对出苗速率的影响第53页
        4.5.2 凋落叶厚度、类型及播种位置对幼苗死亡率的影响第53页
        4.5.3 凋落叶厚度、类型及播种位置对幼苗成活率的影响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58-60页
        5.2.1 存在的问题第58页
        5.2.2 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第62页
    一 发表的论文第62页
    二 参与的项目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棘黄色素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性质研究
下一篇: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质量评价与引种驯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