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和脱贫路径选择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6页
        1.2.1 相关概念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4 研究评价第16页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6-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页
    1.5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近代西方经济学贫困理论第20-21页
        2.1.1 亚当·斯密的贫困理论第20页
        2.1.2 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第20-21页
    2.2 当代西方经济学贫困理论第21-23页
        2.2.1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第21页
        2.2.2 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第21-22页
        2.2.3 缪尔达尔的“循环因果关系”理论第22页
        2.2.4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第22-23页
    2.3 区域经济理论第23-25页
        2.3.1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第23页
        2.3.2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第23-24页
        2.3.3 梯度理论第24页
        2.3.4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第24-25页
    2.4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25-26页
第3章 新时期中部及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6-33页
    3.1 新时期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6-29页
        3.1.1 经济发展第26-27页
        3.1.2 产业结构第27-28页
        3.1.3 劳动力资源第28-29页
        3.1.4 对外贸易第29页
    3.2 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9-33页
        3.2.1 中部贫困地区范围第29-31页
        3.2.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31-33页
第4章 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第33-44页
    4.1 影响因素指标的确立第33-34页
    4.2 计量模型的构建第34-35页
    4.3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5-41页
        4.3.1 数据描述第36-37页
        4.3.2 单位根检验第37-39页
        4.3.3 协整检验第39页
        4.3.4 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4.3.5 Hausman检验第40页
        4.3.6 面板回归第40-41页
    4.4 实证结果分析第41-44页
第5章 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脱贫路径选择第44-56页
    5.1 国外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经验第44-49页
        5.1.1 美国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第44-45页
        5.1.2 意大利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第45页
        5.1.3 法国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第45-46页
        5.1.4 日本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第46-47页
        5.1.5 印度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第47-48页
        5.1.6 巴西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第48-49页
    5.2 各国贫困落后地区开发经验对我国治贫的启示第49-50页
    5.3 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脱贫路径选择第50-56页
        5.3.1 推进政府改革第50-51页
        5.3.2 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保障第51-52页
        5.3.3 产业结构调整第52-53页
        5.3.4 加大资本投资和融资力度第53-54页
        5.3.5 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第54-55页
        5.3.6 调整就业结构第55页
        5.3.7 针对山区县的扶贫政策第55-5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A第62-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H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实施管理研究
下一篇:加快鹰潭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