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8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质谱的发展历史 | 第16-18页 |
1.3 质谱仪的结构和组成 | 第18-25页 |
1.3.1 离子源 | 第19-22页 |
1.3.2 质量分析器 | 第22-25页 |
1.4 四极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原理 | 第25-29页 |
1.5 四极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研究现状 | 第29-43页 |
1.5.1 三维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第29-32页 |
1.5.2 线形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第32-38页 |
1.5.3 离子阱中进行的串级质谱分析方法 | 第38-43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意义 | 第43-44页 |
1.7 参考文献 | 第44-58页 |
第二章 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研究 | 第58-81页 |
2.1 引言 | 第58-60页 |
2.2 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设计和制作 | 第60-63页 |
2.3 实验条件 | 第63-65页 |
2.3.1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2.3.2 实验装置 | 第63-65页 |
2.4 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性能及几何结构优化 | 第65-70页 |
2.4.1 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理论模拟 | 第65-66页 |
2.4.2 稳定图的绘制 | 第66-67页 |
2.4.3 质量分辨 | 第67-69页 |
2.4.4 串级质谱 | 第69-70页 |
2.5 稳定图的绘制与离子阱的性能的关系 | 第70-75页 |
2.5.1 实验条件 | 第71-72页 |
2.5.2 不同场半径比例的离子阱的稳定图 | 第72-73页 |
2.5.3 直流电压调制对离子阱性能的改善 | 第73-7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2.7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第三章 数字离子阱模式下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研究 | 第81-98页 |
3.1 引言 | 第81-83页 |
3.2 数字离子阱的原理 | 第83-85页 |
3.3 实验条件 | 第85-88页 |
3.3.1 实验试剂 | 第85页 |
3.3.2 实验装置 | 第85-88页 |
3.4 数字离子阱模式下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性能 | 第88-95页 |
3.4.1 稳定图的绘制 | 第88-89页 |
3.4.2 陶瓷电极矩形离子阱的几何结构优化 | 第89-91页 |
3.4.3 数字方波扫描速率对质量分辨的影响 | 第91-93页 |
3.4.4 数字方波电压幅度对质量分辨的影响 | 第93-94页 |
3.4.5 轴向电位对质量分辨的影响 | 第94-9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3.6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四章 栅网电极线形离子阱的研究 | 第98-117页 |
4.1 引言 | 第98-100页 |
4.2 栅网电极线形离子阱的设计与制作 | 第100-102页 |
4.3 实验条件 | 第102-104页 |
4.3.1 实验试剂 | 第102-103页 |
4.3.2 实验装置 | 第103-104页 |
4.4 栅网电极线形离子阱的性能 | 第104-111页 |
4.4.1 稳定图的绘制 | 第104-105页 |
4.4.2 质量分辨 | 第105-107页 |
4.4.3 选择性隔离 | 第107-109页 |
4.4.4 串级质谱分析 | 第109-11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1页 |
4.6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第五章 数字离子阱模式下偶极直流电压驱动的碰撞诱导解离方法 | 第117-143页 |
5.1 引言 | 第117-119页 |
5.2 数字离子阱模式下DDC驱动的碰撞诱导解离方法的原理 | 第119-121页 |
5.3 实验条件 | 第121-124页 |
5.3.1 实验试剂 | 第121页 |
5.3.2 实验装置 | 第121-124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124-140页 |
5.4.1 气相药物离子的解离 | 第124-128页 |
5.4.2 气相多肽离子的解离 | 第128-134页 |
5.4.3 气相脑啡肽离子的选择性解离 | 第134-139页 |
5.4.4 解离阶段持续时间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5.7 参考文献 | 第141-14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6.1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43-144页 |
6.2 不足和改进 | 第144-145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45-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