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含银废水概况 | 第9-12页 |
1.1.1 处理含银废水的迫切性 | 第9-10页 |
1.1.2 含银废水去除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 生物锰氧化物 | 第12-16页 |
1.2.1 生物锰氧化物概述 | 第12-14页 |
1.2.2 生物锰氧化物的吸附性能 | 第14-15页 |
1.2.3 深海生物锰氧化物的吸附性能 | 第15-16页 |
1.2.4 锰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1.3 锰氧化细菌Marinobacter sp.MnI7-9简介 | 第16-20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菌株及来源 | 第21页 |
2.1.2 培养基及组分 | 第21-2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 吸附质的制备 | 第24页 |
2.2.3 银离子溶液初始pH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4 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2.5 银离子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6 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26页 |
2.2.7 不同初始Mn~(2+)浓度培养得到的生物锰氧化物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8 吸附过程中溶液K~+、Na~+、Mg~(2+)、Mn~(2+)的变化 | 第27-28页 |
2.2.9 XRD/XPS/FT-IR/SEM分析 | 第28-29页 |
2.2.10 银的解吸 | 第29页 |
2.2.11 生物锰氧化物的优化 | 第29-30页 |
2.3 吸附效果表示方法 | 第30-31页 |
2.3.1 去除率计算方法 | 第30页 |
2.3.2 吸附剂吸附量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7页 |
3.1 生物锰氧化物和化学锰氧化物吸附性能的对比 | 第31-46页 |
3.1.1 银离子溶液初始pH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2 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33-38页 |
3.1.3 银离子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42页 |
3.1.4 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1.5 显著性分析 | 第44-46页 |
3.2 生物锰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第46-55页 |
3.2.1 生物锰氧化物和菌体的吸附性能对比 | 第46-47页 |
3.2.2 不同初始Mn~(2+)浓度培养得到的生物锰氧化物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 XRD/FT-IR/XPS/SEM分析 | 第48-55页 |
3.2.4 吸附过程中溶液K~+、Na~+、Mg~(2+)、Mn~(2+)的变化 | 第55页 |
3.3 银的解吸 | 第55-56页 |
3.4 生物锰氧化物的优化 | 第56-57页 |
4. 结论和创新性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