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新闻敏感度》的本土化变迁过程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从原版《你会怎么做》到《新闻敏感度》 | 第13-14页 |
一、《你会怎么做》:《新闻敏感度》的原型 | 第13页 |
二、《新闻敏感度》概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本土化后的节目定位和操作手法 | 第14-17页 |
一、定位的本土化:契合城市频道的民生取向 | 第14-15页 |
二、操作手法的本土化:将测试引入新闻节目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新闻敏感度》的节目形式创新和运作创新 | 第17-25页 |
第一节 节目形式的创新 | 第17-19页 |
一、真人秀与民生新闻的嫁接 | 第17-18页 |
二、新闻调查与新闻测试的融合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节目运作的创新 | 第19-25页 |
一、追求选题的新颖 | 第19-20页 |
二、采用多元的拍摄手法 | 第20-21页 |
三、引入“精确新闻”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四、运用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对《新闻敏感度》本土化的思考 | 第25-29页 |
第一节 电视民生新闻本土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25-27页 |
一、坚持民生定位是地面频道立足之本 | 第25-26页 |
二、将话语权归还给受众是媒体服务职能的回归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警惕本土化后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一、避免过多的娱乐化倾向 | 第27-28页 |
二、节目制作避免卷入伦理与法律争议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附录:《新闻敏感度》2011—2012节目统计分类表 | 第34-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