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城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23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综述 | 第9-18页 |
1.3.1 国外综述 | 第9-14页 |
1.3.1.1 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3.1.2 国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 第10-14页 |
1.3.2 国内综述 | 第14-18页 |
1.3.2.1 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2.2 国内案例研究与借鉴 | 第15-18页 |
1.3.3 综述总结 | 第18页 |
1.4 我国地铁站点周边设计出现的问题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20-23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2 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城市设计的概念 | 第23-36页 |
2.1 地铁站点周边区域范围的确定——TOD模式 | 第23-29页 |
2.1.1 TOD概念 | 第23-24页 |
2.1.2 特征 | 第24-27页 |
2.1.2.1 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2.1.2.2 国内外TOD模式差异分析 | 第25-27页 |
2.1.3 两种经典类型 | 第27-29页 |
2.2 城市设计 | 第29-33页 |
2.2.1 概念 | 第29-31页 |
2.2.2 特征 | 第31-33页 |
2.2.2.1 基本特征 | 第31-32页 |
2.2.2.2 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 第32页 |
2.2.2.3 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 第32-33页 |
2.3 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城市设计 | 第33-35页 |
2.3.1 概念 | 第33-34页 |
2.3.2 特征 | 第34-35页 |
2.3.2.1 基本特征 | 第34页 |
2.3.2.2 与其他城市设计的区别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城市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 | 第36-58页 |
3.1 城市空间类型 | 第36-48页 |
3.1.1 交通空间 | 第36-41页 |
3.1.2 商业空间 | 第41-43页 |
3.1.3 居住空间 | 第43-46页 |
3.1.4 游憩空间 | 第46-48页 |
3.2 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城市设计中的控制因素 | 第48-57页 |
3.2.1 概念 | 第48页 |
3.2.2 控制因素的判定及分类 | 第48-49页 |
3.2.3 控制因素的设计 | 第49-57页 |
3.2.3.1 侧重游憩类型的设计 | 第49-51页 |
3.2.3.2 侧重交通类型的设计 | 第51-54页 |
3.2.3.3 侧重商业类型的设计 | 第54-56页 |
3.2.3.4 侧重居住类型的设计 | 第56-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结合实例——北京大兴线义和庄站城市设计 | 第58-73页 |
4.1 现状调研 | 第58-60页 |
4.1.1 主要内容 | 第58页 |
4.1.2 结合实例 | 第58-60页 |
4.2 控制因素的判定及设计 | 第60-64页 |
4.2.1 主要内容 | 第60-61页 |
4.2.2 结合实例 | 第61-64页 |
4.3 其他空间类型的设计 | 第64-72页 |
4.3.1 主要内容 | 第64页 |
4.3.2 结合实例 | 第64-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结语 | 第73-76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3-74页 |
5.2 论文的不足 | 第74页 |
5.3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