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 刑事法庭空间布局概述 | 第11-22页 |
| (一) 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内涵 | 第11-16页 |
| 1. “法庭”的认识 | 第11-15页 |
| 2. 法庭空间布局的概念 | 第15页 |
| 3. 本文研究范畴的限定 | 第15-16页 |
| (二) 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特点 | 第16-19页 |
| 1. 法律性 | 第16-17页 |
| 2. 秩序性 | 第17-18页 |
| 3. 稳定性 | 第18页 |
| 4. 庄重性 | 第18-19页 |
| (三) 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功能 | 第19-22页 |
| 1. 诉讼功能 | 第19-21页 |
| 2. 教育功能 | 第21-22页 |
| 二、 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比较考察 | 第22-31页 |
| (一) 美国 | 第23-25页 |
| (二) 法国 | 第25-26页 |
| (三) 德国 | 第26-28页 |
| (四) 芬兰 | 第28-31页 |
| 三、 我国现行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检讨 | 第31-48页 |
| (一) 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 | 第31-39页 |
| 1. 普通刑事案件法庭空间布局 | 第31-38页 |
| (1) 1985 年以前的布局 | 第31-32页 |
| (2) 1985 年确立的布局 | 第32-34页 |
| (3) 1996 年确立的布局 | 第34-35页 |
| (4) 2012 年确立的布局 | 第35-38页 |
| 2. 未成年人刑事法庭布局的探索 | 第38-39页 |
| (1) 椭圆型布局 | 第38-39页 |
| (2) U 字型布局 | 第39页 |
| (二) 现行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弊端 | 第39-45页 |
| 1. 普通刑事法庭布局的缺陷 | 第39-45页 |
| (1) 不能充分体现法官中立 | 第39-40页 |
| (2) 违背控辩平等原则 | 第40-41页 |
| (3) 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 第41-42页 |
| (4) 不利于发挥辩护人的职能 | 第42-43页 |
| (5) 不利于发挥鉴定人的作用 | 第43页 |
| (6) 不利于凸显庭审的实质意义 | 第43-44页 |
| (7) 不能体现法庭庄严性 | 第44页 |
| (8) 法警的位置不利于为庭审服务 | 第44-45页 |
| 2. 未成年人法庭空间布局的缺陷 | 第45页 |
| (三) 原因剖析 | 第45-48页 |
| 1. 传统风格的影响 | 第45-46页 |
| 2. 宪法原则的影响 | 第46页 |
| 3. 公诉人地位的影响 | 第46页 |
| 4. 被告人地位的影响 | 第46-47页 |
| 5. 错误司法观念的影响 | 第47-48页 |
| 6. 诉讼模式的影响 | 第48页 |
| 四、 我国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完善 | 第48-63页 |
| (一) 普通刑事法庭的空间布局 | 第49-58页 |
| 1. 审判席的设置 | 第49-50页 |
| 2. 公诉人席的设置 | 第50-51页 |
| 3. 被告人席的设置 | 第51-53页 |
| 4. 被害人席的设置 | 第53-56页 |
| 5. 证人、鉴定人席的设置 | 第56页 |
| 6. 书记员席的设置 | 第56-57页 |
| 7. 法警席的设置 | 第57-58页 |
| 8. 法官通道的设置 | 第58页 |
| 9. 旁听席的设置 | 第58页 |
| (二) 未成年人刑事法庭的空间布局 | 第58-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