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6页 |
一、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三、创新之处与本文的不足 | 第14-16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页 |
(三)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甘孜州基本概况 | 第16-23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一)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第16页 |
(二) 自然条件差且大多数地区气候恶劣 | 第16-17页 |
(三) 旅游资源丰富且风景优美 | 第17页 |
二、自然资源 | 第17-19页 |
(一) 地矿水电 | 第17-18页 |
(二) 生物资源 | 第18页 |
(三) 旅游资源 | 第18-19页 |
三、经济状况 | 第19-21页 |
(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二) 金融业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四、宗教文化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甘孜州农村信用社概况 | 第23-28页 |
一、信用社总体概况 | 第23-26页 |
(一) 机构设置 | 第24页 |
(二) 人员状况 | 第24页 |
(三) 资产负债状况 | 第24页 |
(四) 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果 | 第24-26页 |
二、甘孜州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一) 甘孜州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重要意义 | 第26-27页 |
(二) 能有效地抑制高利贷行为 | 第27页 |
(三) 弥补民族地区政策金融投入严重不足的缺陷 | 第27页 |
(四) 为农牧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甘孜州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40页 |
一、人力资本效用难以发挥 | 第28-29页 |
(一) 甘孜州农村信用社职工年龄和知识结构情况 | 第28页 |
(二) 管理手段和用人机制方面 | 第28-29页 |
(三) 人才人才匮乏是阻止信用社向前发展的关键原因 | 第29页 |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29-34页 |
(一) "各为法人"体制缺陷 | 第30-31页 |
(二) "三会制度"基本框架未真正建立健全 | 第31页 |
(三) "三会"成员全部为信用社职工社员 | 第31页 |
(四) "三会"形同虚设 | 第31-32页 |
(五) 管理层成员间缺乏制衡约束机制 | 第32-33页 |
(六) 监事会没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 第33页 |
(七) 股权结构单一 | 第33-34页 |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 第34-37页 |
(一) 对内控制度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4页 |
(二) 内控制度本身不完善 | 第34-35页 |
(三) 内控制度的作用难以发挥 | 第35页 |
(四) 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是执行有偏差 | 第35-36页 |
(五) 激励机制滞后 | 第36页 |
(六) 内控制度难以落实 | 第36-37页 |
四、历史包袱沉重发展空间难以拓宽 | 第37-40页 |
(一) 甘孜州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 | 第37-38页 |
(二) 管理费用偏高经营成本难以压缩 | 第38-39页 |
(三) 服务手段单一持续性经营状况难以改善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对甘孜州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40-56页 |
一、加强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 | 第40-43页 |
(一) 加强内部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第41页 |
(二)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 第41-43页 |
二、明晰产权关系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43-45页 |
(一) 加快全面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步伐 | 第43页 |
(二) 构建完善的经营框架 | 第43页 |
(三) 进一步规范三会制度 | 第43-44页 |
(四) 搞好增资扩股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 第44页 |
(五) 建立产权流动机制 | 第44页 |
(六) 建立法制保障和制度保障 | 第44-45页 |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升信用社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 第45-48页 |
(一) 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问题 | 第45页 |
(二)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5-46页 |
(三) 分层次抓好能力培训 | 第46页 |
(四) 强化内控检查和健全内控评价体系 | 第46-47页 |
(五) 积极培育基层农村信用社执行文化 | 第47-48页 |
(六) 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 第48页 |
四、创新服务模式和拓展生存空间 | 第48-52页 |
(一)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9-51页 |
(二) 大力提高经营效益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1页 |
(三)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增强自身资金实力 | 第51页 |
(四) 重建资金良性循环不断扩大信贷规模 | 第51-52页 |
五、加大地方财政扶持力度和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 第52-53页 |
(一) 争取国家对涉农资金进行财政直补 | 第52页 |
(二) 建立为"三农"服务的长期信贷资金来源保障机制 | 第52-53页 |
(三)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 第53页 |
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第53-56页 |
(一) 多部门联合推动不断促进甘孜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54页 |
(二) 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