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相干光OFDM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损伤的补偿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相干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第15-29页
    2.1 相干检测光 OFDM 系统原理及仿真平台搭建第15-18页
        2.1.1 相干光 OFDM 系统原理第15-18页
        2.1.2 CO-OFDM 系统结构第18页
    2.2 COOFDM 系统仿真平台第18-20页
    2.3 高速传输时 COOFDM 系统的非线性效应第20-28页
        2.3.1 非线性效应的分类第20-21页
        2.3.2 受激非弹性散射第21-23页
        2.3.3 光纤折射率随着光强度变化引起的非线性效应第23-25页
        2.3.4 各种非线性效应对 COOFDM 系统性能的影响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后向传输算法第29-43页
    3.1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第29-31页
    3.2 NLSE 的求解方法第31-33页
        3.2.1 分步傅里叶方法第31-32页
        3.2.2 有限差分法第32-33页
    3.3 后向传输算法第33-38页
        3.3.1 BP 补偿算法的原理第33-35页
        3.3.2 COOFDM 系统中的 BP 补偿算法第35-38页
    3.4 COOFDM 系统中 BP 补偿效果的分析第38-41页
        3.4.1 恒定功率条件下 BP 偿效果分析第38-40页
        3.4.2 不同功率条件下 BP 补偿效果分析第40-41页
        3.4.3 BP 补偿算法存在的缺点第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改进的 BP 补偿算法第43-49页
    4.1 选择合适的阈值功率点的原理第43-45页
    4.2 对 BP 补偿算法的改进第45-47页
    4.3 传统的 BP 和改进的 BP 补偿性能的比较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结论第49-51页
    5.1 总结第49-50页
    5.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环境下资源管理运行时优化技术研究
下一篇:宽带低压电力线通讯的信道仿真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