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1 前言 | 第16-33页 |
·植物花青苷研究 | 第16-28页 |
·植物花青苷结构及种类 | 第16-17页 |
·花青苷的理化性质 | 第17页 |
·花青苷的作用 | 第17-18页 |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 | 第18-25页 |
·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 | 第19-23页 |
·调控花色素苷合成的转录因子 | 第23-25页 |
·影响花色素苷合成的环境因素 | 第25-28页 |
·光照的影响 | 第25-2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激素的影响 | 第27页 |
·花青苷合成相关蛋白的鉴定 | 第27-28页 |
·红梨花青苷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红梨资源研究 | 第28页 |
·红梨花青苷分布及成分研究 | 第28-29页 |
·红梨花青苷合成基因研究 | 第29-30页 |
·红梨花青苷合成酶活性及环境与红梨花青苷合成关系研究 | 第30页 |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30-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52页 |
·试材与套袋试验 | 第33-34页 |
·材料 | 第33页 |
·试验处理 | 第33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33页 |
·主要药品试剂、酶、试剂盒及仪器 | 第33-34页 |
·PCR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52页 |
·果皮中花青苷成分和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果皮中花青苷含量测定 | 第34页 |
·果皮中花青苷成分测定 | 第34-35页 |
·果皮PAL、CHI 活性测定 | 第35页 |
·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与纯化 | 第35-36页 |
·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5-36页 |
·植物基因组DNA 纯化 | 第36页 |
·植物基因组质量检测 | 第36页 |
·植物材料总RNA 的提取 | 第36-37页 |
·植物总RNA 提取采用CTAB 法 | 第36-37页 |
·植物RNA 质量检测 | 第37页 |
·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37-39页 |
·普通PCR 反转录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37-38页 |
·RACE-PCR cDNA 第一链合成 | 第38-39页 |
·cDNA 末端的快速扩增(RACE) | 第39-41页 |
·PyMY810 cDNA 全长序列的获得 | 第41页 |
·DNA 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41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41-4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1-42页 |
·质粒DNA 的酶切鉴定 | 第42-43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43页 |
·根癌农杆菌GV310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43-44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44页 |
·电转法转化农杆菌 | 第44页 |
·DNA 序列测定 | 第44页 |
·PyMY810 基因正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45页 |
·拟南芥的栽培、转化及转基因植株分析 | 第45-47页 |
·拟南芥幼苗的萌发与移栽 | 第45-46页 |
·拟南芥的转化 | 第46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析 | 第46-47页 |
·实时定量RT-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 第47页 |
·PyMY810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7-48页 |
·样品处理 | 第48页 |
·蛋白质的提取 | 第48页 |
·蛋白质的定量 | 第48页 |
·双向电泳 | 第48-49页 |
·加样品水化 | 第48页 |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 | 第48页 |
·IPG 胶条的平衡 | 第48-49页 |
·第二向SDS-PAGE 电泳 | 第49页 |
·染色 | 第49页 |
·软件分析 | 第49页 |
·胶内酶解方法 | 第49-52页 |
·操作步骤 | 第49-50页 |
·质谱分析 | 第50-52页 |
·质谱检测条件 | 第50-51页 |
·质谱搜库条件和参数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72页 |
·红色砂梨着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含量变化 | 第52页 |
·红色砂梨着色过程中果皮PAL 和CHI 酶活性变化 | 第52-53页 |
·套袋对奥冠果皮花青苷含量影响 | 第53-54页 |
·套袋对奥冠果皮PAL 和CHI 酶活性影响 | 第54页 |
·红梨果皮中DNA 和RNA 提取 | 第54-55页 |
·红色砂梨果皮 PyMYB10 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5-59页 |
·PyMYB10 中间片段获得 | 第55页 |
·PyMYB10 基因 3’片段的分离 | 第55-56页 |
·PyMYB10 基因 5’片段的分离 | 第56页 |
·PyMYB10 基因全长 cDNA 的分离 | 第56页 |
·‘奥冠’PyMYB10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6-57页 |
·PyMYB10 进化树分析 | 第57-58页 |
·PyMYB10 基因组序列克隆及分析 | 第58-59页 |
·PyMYB10 基因组上游调控序列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9页 |
·PyMYB10 基因表达分析 | 第59-63页 |
·光照对‘奥冠’红梨花青苷合成及 PyMYB10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PyMYB10 基因在‘奥冠’红梨各器官中的表达测定 | 第60-61页 |
·着色期红色砂梨花青苷合成基因表达量及花青苷含量测定 | 第61-63页 |
·转基因拟南芥正义表达载体 pBI121-PyMYB10 的构建 | 第63页 |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63-6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分析 | 第64页 |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SDS-PAGE 分析 | 第64-65页 |
·套袋‘红蓓蕾莎’与对照果皮花青苷含量与组分比较分析 | 第65-67页 |
·套袋‘红蓓蕾莎’与对照果皮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 第67-72页 |
4 讨论 | 第72-80页 |
·红梨花青苷合成与相关酶活性关系 | 第72-74页 |
·红梨PyMY810 调控花青苷合成 | 第74-76页 |
·PyMY810 原核表达分析 | 第76页 |
·套袋对红梨花青苷合成及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6-80页 |
5 结论 | 第80-8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5-106页 |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学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