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0. 导论 | 第8-14页 |
| 0.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 0.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0.3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12-13页 |
| 0.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 研究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背景原因 | 第14-16页 |
| 1.1 实务中案例介绍 | 第14-15页 |
| 1.2 个案隐喻:为何我国企业解决公司僵局有无处发力之感 | 第15-16页 |
| 2. 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理论依据 | 第16-23页 |
| 2.1 公司僵局的定义 | 第16页 |
| 2.2 公司僵局的形式 | 第16-17页 |
| 2.2.1 按照公司僵局的产生机构 | 第16-17页 |
| 2.2.2 按照对公司人合性因素的损害 | 第17页 |
| 2.2.3 按照表现的方式 | 第17页 |
| 2.3 公司僵局的特点和危害 | 第17-21页 |
| 2.3.1 股东或董事间的长期对峙性 | 第18-19页 |
| 2.3.2 公司运作机制的停滞性 | 第19-20页 |
| 2.3.3 后果的显著危害性 | 第20-21页 |
| 2.4 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法律规定及分析 | 第21-23页 |
| 3. 我国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应用分析 | 第23-28页 |
| 3.1 公司僵局中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的司法应用 | 第23-24页 |
| 3.2 公司僵局中股东要求股权回购制度的司法应用 | 第24-25页 |
| 3.3 目前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 第25-28页 |
| 4. 国外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分析 | 第28-33页 |
| 4.1 美国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 | 第28-29页 |
| 4.2 德国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 | 第29-30页 |
| 4.3 其它国家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30-33页 |
| 5. 我国公司僵局中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的完善 | 第33-39页 |
| 5.1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总体原则 | 第33-35页 |
| 5.1.1 穷尽公司内部救济原则 | 第33-34页 |
| 5.1.2 最大限度地维持公司的主体资格原则 | 第34页 |
| 5.1.3 完善后续救济措施原则 | 第34页 |
| 5.1.4 限制股东滥诉的原则 | 第34-35页 |
| 5.2 构建公司僵局多元化的司法救济措施 | 第35-39页 |
| 5.2.1 强制股权转让 | 第35-36页 |
| 5.2.2 任命临时董事 | 第36-37页 |
| 5.2.3 司法解散 | 第37-39页 |
| 6.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后记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