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辽宁三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8-12页
    1.1 选题依据第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2页
        1.3.1 学习倦怠的定义第9页
        1.3.2 学习倦怠研究量表及构成第9-10页
        1.3.3 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第10-11页
        1.3.4 国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第11页
        1.3.5 对学习倦怠的探讨和思考第11-12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2-14页
    2.1 研究对象第12页
    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2.1 文献资料法第12页
        2.2.2 问卷调查法第12-13页
        2.2.3 访谈法第13页
        2.2.4 逻辑分析法第13页
        2.2.5 数理统计法第13页
    2.3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第13-14页
        2.3.1 问卷的发放方式第13页
        2.3.2 问卷的挑选方式第13-1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4-28页
    3.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第14页
    3.2 研究对象的变量差异第14-19页
        3.2.1 研究对象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第14-15页
        3.2.2 研究对象学习倦怠的学校差异第15-16页
        3.2.3 研究对象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第16-18页
        3.2.4 研究对象学习倦怠的户籍差异第18页
        3.2.5 研究对象学习倦怠在高考文化成绩、专业成绩上的差异第18-19页
    3.3 辽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第19-28页
        3.3.1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整体情况分析第19页
        3.3.2 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第19-20页
        3.3.3 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的各因素分析第20-28页
4 结论与建议第28-31页
    4.1 结论第28页
        4.1.1 辽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整体情况第28页
        4.1.2 影响研究对象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第28页
    4.2 建议第28-31页
        4.2.1 学校方面第28-29页
        4.2.2 家庭方面第29页
        4.2.3 学生自身方面第29页
        4.2.4 社会方面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附录一第33-36页
附录二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XE的无盘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