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8-15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一) 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 | 第8页 |
(二)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 第8-9页 |
(三) 个人专业发展需要使然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一) 国外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二) 国内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行动研究法 | 第12页 |
(二) 文献法 | 第12页 |
(三) 调查法 | 第12-13页 |
五、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小学生问题行为 | 第13页 |
(二)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13-14页 |
(三)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 第15-23页 |
一、 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依据 | 第15-17页 |
(一) 破坏性 | 第15-16页 |
(二) 出现频率 | 第16页 |
(三) 维持时间 | 第16-17页 |
二、 调查问卷数据汇总 | 第17-19页 |
(一) 调查方式 | 第17页 |
(二) 调查结果 | 第17-19页 |
三、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一) 普遍性 | 第19页 |
(二) 差异性 | 第19-20页 |
(三) 波动性 | 第20页 |
(四) 迁移性 | 第20-21页 |
(五) 原因多元性 | 第21页 |
四、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 第21-23页 |
(一) 损己型 | 第21页 |
(二) 损人不利己型 | 第21-22页 |
(三) 破坏环境型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 | 第23-27页 |
一、 内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 第23-24页 |
(一) 自我控制力差 | 第23页 |
(二) 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 第23-24页 |
(三) 自我期望低 | 第24页 |
二、 外部因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第24-27页 |
(一)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 第24-25页 |
(二) 教师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 第25页 |
(三) 学校大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社会环境 | 第25-26页 |
(四) 班级氛围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传统应对策略 | 第27-29页 |
一、 积极应对策略 | 第27页 |
(一) 表扬与奖励 | 第27页 |
(二) 比较 | 第27页 |
二、 消极应对策略 | 第27-28页 |
(一) 命令 | 第27页 |
(二) 威胁与惩罚 | 第27-28页 |
(三) 训斥与发火 | 第28页 |
三、 转移应对策略 | 第28-29页 |
(一) 叫家长 | 第28页 |
(二) 送校长室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 第29-43页 |
一、 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1页 |
(一) 语言的力量非常强大,教师应该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 第29页 |
(二) 关注行为而非学生,关注“首要问题行为”而非“次要问题行为” | 第29-30页 |
(三)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并给学生充足的“等待时间” | 第30页 |
(四) 运用“正能量”效应,保持明确性与一致性 | 第30-31页 |
(五) 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要注重因材施教 | 第31页 |
(六) 与学生生活最久的是家长,要充分发挥家长积极作用 | 第31页 |
二、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应对策略 | 第31-43页 |
(一) 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自我管理者 | 第31-35页 |
(二) 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总导演 | 第35-41页 |
(三) 让家长成为教与学的最佳搭档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