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动物学论文

石油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效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0 前言第12-13页
1 综述第13-30页
    1.1 石油污染第13-17页
        1.1.1 持续不断的海洋溢油污染第13-14页
        1.1.2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第14-16页
        1.1.3 石油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16-17页
    1.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概述第17-18页
    1.3 石油烃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第18-19页
    1.4 抗氧化防御系统第19-25页
        1.4.1 活性氧自由基对生物机体的作用第19-20页
        1.4.2 生物体对活性氧的防御系统第20-25页
    1.5 生物标志物在石油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第25-27页
        1.5.1 生物标志物第25-26页
        1.5.2 生物标志物在海洋溢油污染评价中的应用第26-27页
    1.6 整合生物标志物法概述第27-29页
    1.7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2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第30-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2.1.1 仪器与试剂第30页
        2.1.2 试验材料第30页
        2.1.3 原油水溶液的制备和测定第30-31页
        2.1.4 实验设计第31页
        2.1.5 数据处理第31-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35页
        2.2.1 菲律宾蛤仔对胜利原油的富集和释放特征第32-34页
        2.2.2 贝类对不同污染物富集系数和释放速率的比较第34-35页
    2.3 小结第35-36页
3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第36-52页
    3.1 材料及方法第36-37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36页
        3.1.2 实验材料第36页
        3.1.3 实验设计第36页
        3.1.4 组织匀浆的制备及酶活性的测定第36-37页
        3.1.5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8页
        3.2.1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 GSH-Px 活性的影响第37-39页
        3.2.2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 GST 活性的影响第39-41页
        3.2.3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 POD 活性的影响第41-43页
        3.2.4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 SOD 活性的影响第43-46页
        3.2.5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 CAT 活性的影响第46-48页
    3.3 讨论第48-51页
        3.3.1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8-50页
        3.3.2 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的阈值探讨第50-51页
    3.4 小结第51-52页
4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研究石油污染对贝类的毒性效应第52-57页
    4.1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计算方法第52-53页
    4.2 整合生物标志物综合评价第53-56页
    4.3 小结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近滨海盐碱区基于暗管埋设的水土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论的ISG行星耦合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及特征参数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