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对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平台建设现状 | 第13-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理论基础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传统拟动力试验技术 | 第19-25页 |
2.2.1 拟动力试验的发展历史 | 第19页 |
2.2.2 拟动力试验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2.3 全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数值积分方法 | 第21-25页 |
2.2.4 新型拟动力试验技术 | 第25页 |
2.3 子结构技术的应用 | 第25-31页 |
2.3.1 有限单元法中的子结构 | 第25-26页 |
2.3.2 拟动力试验中的子结构 | 第26页 |
2.3.3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数值积分方法 | 第26-31页 |
2.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 第31-33页 |
2.4.1 分布式环境下网际互联 | 第31-32页 |
2.4.2 客户-服务器模型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防屈曲支撑高层钢结构的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 | 第34-5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防屈曲支撑构件 | 第34-36页 |
3.2.1 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的耗能减震原理 | 第34-35页 |
3.2.2 防屈曲支撑的构造与恢复力模型 | 第35-36页 |
3.2.3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 | 第36页 |
3.3 防屈曲支撑高层钢结构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理论基础 | 第36-40页 |
3.3.1 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3.3.2 动力控制方程在时间域上的离散 | 第37页 |
3.3.3 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3.3.4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8-40页 |
3.4 基于 OpenSees 实现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若干问题 | 第40-43页 |
3.4.1 在 OpenSees 中实现网际通信 | 第40-41页 |
3.4.2 在 OpenSees 中实现分析步内模型的修改 | 第41页 |
3.4.3 在 OpenSees 中模型参数修改命令 | 第41-42页 |
3.4.4 在 OpenSees 中实现反应量的实时查询 | 第42页 |
3.4.5 在 OpenSees 中实现服务器等待 | 第42-43页 |
3.5 基于 OpenSees 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3-56页 |
3.5.1 非线性梁柱单元 | 第43-46页 |
3.5.2 非线性结构体系下的阻尼矩阵—Rayleigh 阻尼 | 第46-48页 |
3.5.3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 第48-49页 |
3.5.4 基于 OpenSees 的防屈曲支撑高层钢结构非线性分析算例 | 第49-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 OpenSees 的二次开发的算例分析 | 第57-6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防屈曲支撑钢结构分布式拟动力试验模型 | 第57-60页 |
4.2.1 数值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4.2.2 试验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4.2.3 对比模型概述 | 第59-60页 |
4.3 虚拟试验结果与对比 | 第60-63页 |
4.4 误差来源分析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部分脚本代码) | 第74-88页 |